亚洲精品久久久狠狠爱小说,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性色av,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一个人看的www免费,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在线四区

  • 52386閱讀
  • 116回復
孫浩洋 離線

級別: 新手會員

  • UID440
  • 精華 10
  • 發(fā)帖1642
  • 我是買家 
  • 好 29 中 0 差 0
  • 我是賣家   
  • 好 0 中 0 差 0
  • 注冊時間2010-10-02
  • 最后登錄2024-09-28
倒序閱讀   只看樓主      0 發(fā)表于: 2016-04-01
更多操作

遠山版身世及老西藏幣各版別的關聯(lián)(遠山版探究之四)

我平時喜歡關注國內外考古信息,考古工作者、醫(yī)學研究人員及古人類學家盡管面對的都是不會發(fā)聲的骸骨和器物,但他們會根據(jù)遺骸的狀況和特點進行科學檢測,最終仍可得出比較貼近事實的分析意見,比如一些古代士兵在當時所處的生存環(huán)境、致死原因等。由此,讓我想到了同樣是無聲的遠山版,我們也可以嘗試通過相關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去探究遠山版的前世今生,乃至整個老西藏紀念幣大家族的若干疑云。我在上一篇博文中說我發(fā)現(xiàn)一枚超輕重量的遠山版,8.95克顯然不符合造幣規(guī)定。如果單一來看,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也可以解釋為造幣廠質檢時出現(xiàn)了疏漏,因為個別瑕疵現(xiàn)象是允許的。不過,若將我平時采集到的有關遠山版諸多信息與老西藏幣其他版別的信息串并起來看,在老西藏幣背后的那些錯綜復雜的信息,并不是理不出清晰的頭緒和脈絡,一些長期糾纏我們的、隱藏較深的真相可能就此浮出水面。
說到錢幣背景信息,我的看法,一是由于至今我們外人根本看不到造幣臺帳或生產(chǎn)日志記錄之類的內部資料,加之造幣行業(yè)不斷加強和嚴管信息披露,今后若想得到造幣廠第一手真實資料,我覺得非常渺茫,可能永遠也實現(xiàn)不了,在這個問題上我比較悲觀。二是可能會有造幣廠現(xiàn)職職工穿上馬甲來論壇發(fā)帖透露相關內幕,我們要仔細分辨觀察。三是偶有造幣企業(yè)離退休老前輩出來回憶,雖是粗線條的,但他們畢竟是從業(yè)資深且實名公開發(fā)表意見的,許多談話非常有價值,我們一定要倍加留意。當然我們期盼最為關鍵的如造幣廠業(yè)務領導、車間主任、成品調撥及庫管人員,這些崗位才是熟悉和全面掌握內情的。四是若要徹底搞清楚我國造幣資料,只有像這樣的大人物出現(xiàn),即央行高管,普通的高管還不行,必須是直接分管印鈔造幣行業(yè)的大領導,而且他還必須是狂熱的錢幣愛好者,用他的狂熱去動用公權力、以完善行業(yè)基礎檔案為由,只有這樣,方可完成徹底清理的重任。問題是,真正能坐到如此之高寶座上的央行高級干部,他還會喜愛錢幣集藏么?而且,經(jīng)我觀察,造幣官方根本沒有公布的打算,因為他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制新品、售銷上了。退一步說,即使官方花費了大力氣整理出來了、公布了,對他們而言又有何現(xiàn)實利益呢?五是以我過去在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經(jīng)驗判斷,我國造幣企業(yè)肯定是有完整的、詳盡的造幣數(shù)據(jù)資料的,而且是靜靜地躺在各造幣廠、總公司、人總行的文檔室、資料館里,絕對不是像一些幣友認為的已經(jīng)丟失了、不存在了。我覺得,僅以我們目前現(xiàn)在采集的一些寬泛的皮毛造幣資料,尚無法揭開其神秘面紗。所以,我們大家只能集思廣益,只能朝著否定和排除造幣官方發(fā)生荒唐事情、沿著符合常規(guī)事理的方向去積極研判。
一、遠山版有哪些基本特征
經(jīng)對我自己收藏的遠山版和我過目幣友的遠山版圖片的梳理和歸納,發(fā)現(xiàn)遠山版存在著以下明顯特征:
1、重量混亂,極不統(tǒng)一,說明其坯餅質量存在不穩(wěn)定性,具有獨特性。由于一些幣友已將遠山版評級入盒,其重量已經(jīng)無法獲知。根據(jù)這個情況,我在給一些評級機構寄送之前,分別先把每一枚遠山版的重量仔細秤了一下,竟然發(fā)現(xiàn)沒有相同的重量,分別是:8.95克、9.28克、9.37克、9.65克等。另外,我從安徽池州幣友手上新購的遠山版為9.16克。據(jù)多位資深專家、藏友過去對老西藏幣重量測量的結果,確實存在公差現(xiàn)象,其中也包括了遠山版,諸位藏友曾經(jīng)貼出來的遠山版重量照片我就不逐一轉發(fā)了,網(wǎng)絡上都可查到,結果也是輕重不一的。2、幣面一是幾乎都存在著細密的同向性拉絲痕。絲痕位置具有不確定性,如底板的上部、下部、上下部、滿版,不同程度存在著帶狀或塊狀。二是存在不規(guī)則長線劃痕,如部分幣面“慶”字前有一道上下劃痕、面額1元的下方有一道左右劃痕等。三是部分幣的邊緣存在豁牙寥齒的金屬缺失現(xiàn)象。四是底板普遍存在無規(guī)律點位的磕碰痕跡,尤以雙點、三點小凹坑居多。3、面值左下方有清晰可見的雙柱,也叫“小天線”、“立柱”。4、與近山普制幣相比,存在邊齒、“遠山”圖案、文字等方面的差別。
二、遠山版隱藏著什么玄機
1、小小的雙柱,能說明大問題嗎
五年前我就非常注意老西藏幣雙柱現(xiàn)象,直覺告訴我問題不簡單,總覺得有沒有柱子是不能用磨損、末期或弱打來籠統(tǒng)解釋的,我非常贊同citykunan在現(xiàn)代錢幣網(wǎng)《錢幣工作模狀態(tài)研究》31樓的觀點:無柱版應該是典型的修模所致的。我觀察,只要是遠山版,1元左下方必定有兩個清晰可見的雙柱;反之,有雙柱的老西藏幣不一定全部都是遠山版:在200多萬枚的近山普制幣中,也存在著極少數(shù)雙柱的情況。近山普制幣雙柱與遠山版雙柱相比,前者的雙柱顯得模糊不清,有的需借助放大鏡才可觀察得到,與肉眼一眼可見的遠山版粗壯雙柱有著明顯不同。這也印證了我2011年5月13日在現(xiàn)代錢幣網(wǎng)所發(fā)帖子《“全柱西藏”與“缺柱西藏”誰多誰少?》6樓跟帖“難道凡是厚板直齒的西藏幣,都是全柱西藏?”的觀點。近山普制幣中的模糊雙柱應該是近山普制幣早期模具狀態(tài)的成品,而放大鏡下壓根兒也看不到雙柱的才是近山普制幣修模后壓印的。同樣,在塑封及無塑封的高精普制幣中也存在著有雙柱、無雙柱的現(xiàn)象,有雙柱的高精普制幣是早前期模具壓印的,無雙柱的則是修模后壓印的。由曾經(jīng)糾結的小雙柱還可進一步厘清:因為樣幣上是有雙柱的,我們可以認定樣幣絕對是早、前期模具特征,依據(jù)樣幣數(shù)量稀少的事實,故樣幣再也不可能出現(xiàn)無雙柱的情形,因為樣幣的鑄造量決定了根本無需進入修模階段。因此,由小小的雙柱現(xiàn)象首先可以確定凡是有柱的幣設計鑄造要早于同版無柱的幣,比如從單一批次壓印的概念,近山普制幣中有模糊雙柱的幣“出生”要先于無雙柱的幣。
2、拉絲痕是幣模缺陷還是其它原因
讓人感覺特別奇怪的是:每一枚遠山版都存在拉絲痕、磕碰等先天瑕疵,拉絲痕就像是用鋼絲刷在質地較軟的鋁板上刷過留下的一樣,表明其模具或坯餅大有文章。與近山普制幣相比,遠山版的整體質量顯得粗糙。對于拉絲痕現(xiàn)象嚴重的遠山版,NGC、TCIS等國內外評級幣機構不認為這是發(fā)行后被錢幣持有者所致,而是造幣廠形成的,所以都入盒、給分,但分數(shù)普遍不高,這也是遠山版質量不高的客觀反映。對于國內外鑄幣存在的非后天磨擦絲痕、掃痕的現(xiàn)象,近年來許多專家、藏家、資深經(jīng)營者一直進行著探討,已在模具、鑄紋等問題上形成了一些共識,但仍有許多地方還是盲區(qū)、不解之處。我結合參與和探討此類話題的部分專家、幣友的觀點,特別是根據(jù)fwang2450在現(xiàn)代錢幣網(wǎng)發(fā)表的數(shù)篇關于鑄紋經(jīng)典文章及202yi 在《1980長城幣套幣模具特征的研究》帖中對造幣廠技術人員修模的情況介紹,以及上幣廠老前輩shzbc01在《錢幣工作模狀態(tài)研究》所言普制幣面拉絲是模具加工的痕跡的觀點,那么,遠山版底板幾乎都布有細密拉絲痕的原因看來是修模。但若以修模論,有一個現(xiàn)象還是解釋不了,即遠山版早初期嶄新模具所壓印出來的那些優(yōu)質的成品都到哪里去了?因為模具不可能一上來就要修整吧?會不會遠山版中根本就不存在早中晚三個時期幣模對應狀態(tài)下的成品呢?或上幣廠從未鑄造過早中期模具狀態(tài)下的遠山版,而一上來就是末期模具狀態(tài)下的遠山版呢?如果我的這些猜測都不成立的話,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遠山版的坯餅在沒壓鑄前就有了這些絲狀劃痕,會是坯餅本身質量有問題嗎?有造幣內部資料載我國一些早期金銀幣坯餅的深加工是持鋼絲刷手工作業(yè)的,會在金銀幣坯餅上留下某些化學反應斑跡。問題是,坯餅一旦送壓劃絲即消失,所以這種情況被否定。就此,我左思右想,能解釋遠山版質量低下的原因,惟有它的模具本身有先天瑕疵、先天缺陷。所以,即使是用全新的模具壓制出來的成品必定都有拉絲痕等瑕疵的,那么,截至目前遠山版都不同程度存在問題的現(xiàn)象就能說得過去了。
三、遠山版是整個老西藏幣的鼻祖
在探究遠山版身世上,我認為我們既要重視錢幣的細枝末節(jié),更要善于抓住事物基本原理和大的方向進行綜合分析,因此我的研判是:遠山版是整個老西藏幣的鼻祖,是真正意義上的“趕制幣”。我這個想法是基于以常理推斷,結合遠山版整體質量狀況,并與近山普制幣整體質量相比的結論。在這個問題上,我更加傾向于晴日在他的《老西藏紀念幣版別再添新成員》博文中“由于西藏20周年慶典時間已到,不能等待……”之猜測。遠山版更合乎消防隊員“疾”、“快” 的應急特點,是整個老西藏幣的“首發(fā)陣容”。
慶祝西藏自治區(qū)成立二十周年活動是中國一件重大政治任務,可以斷言的是,三級組織即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造幣公司、上幣廠的各級領導,他們心里都是非常清楚其重要意義的。在這三級組織中,沒有一位領導在主觀上存有故意向西藏方面提供存在瑕疵或質量不好的鑄幣成品的。這就如同在重要戰(zhàn)斗中,指揮官怎么可能會違背常理不派精銳將士出征而是把后方傷病員、老弱后勤人員派去作戰(zhàn)呢?又好比說舉辦婚禮,家里明明有高級車可用,怎么會用陳舊的車去接新娘子呢?所以這是毋庸置疑的。問題是,現(xiàn)實中確實存在這些遠山版,這個現(xiàn)象又該如何去解釋呢?我認為只有出現(xiàn)一種狀況,即在緊急情況下造幣廠才會搶時間、湊數(shù)字、趕場子: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可以應付或暫時滿足西藏慶?;顒尤蝿账璧募o念幣。我估計是上幣廠當時出現(xiàn)了某種非常棘手的情況,而西藏那邊慶?;顒右哑仍诿冀?,此時此刻已容不得上幣廠再慢條斯理式的生產(chǎn)了,只有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上幣廠則不會有那么多的講究了,突擊加工鑄造,至于坯餅重一點輕一點、模具上坑坑洼洼的就不太在意了,只要成品大樣過得去就算是通過質檢了,大有在緊急情況下指揮官果斷決定讓老弱病殘也拿起槍作為“急先鋒”沖向戰(zhàn)場的味道。其實,只要稍微了解一點新中國造幣概況的幣友都明白,在1985年以前,無論是沈幣廠還是上幣廠,都鑄過優(yōu)秀錢幣,精品層出不窮。而面對質量指數(shù)不高的遠山版,難道說上幣廠還看不出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們不妨假設兩個狀況:一,上幣廠在1985年西藏慶典之前就已鑄好了近山普制幣,卻不派上用場,而把質量低下的遠山版發(fā)往西藏搞慶典;二,上幣廠不提供用早期模具鑄妥的無拉絲痕等瑕疵的成品,反而向西藏方面提供普遍存在瑕疵的后期模具壓鑄的成品,這兩種假設會成立嗎?我研判遠山版是整個老西藏幣大家族的鼻祖,這個結論與之前許多幣友猜測遠山版帶有“試鑄”性質的大方向是相符的、一致的。由此看來,遠山版評級幣分數(shù)普遍不高情有可原,我們完全可將67、68分視同69、70分,將65、66分視同67、68分,依此類推。
四、老西藏幣8種版別之間的關系
如果說,我們把整個老西藏幣比成一支軍隊,再將這些紀念幣的發(fā)行目的和用途比作軍人的職責,那么,這些將士們在各司其職的狀態(tài)下,會是怎樣的面貌和場景呢?我判斷遠山版是老西藏幣家族的鼻祖,遠山版會像鑰匙一樣,破解老西藏幣各版別的諸多疑云嗎?
按我們圈內目前比較公認的老西藏幣版別分類,截至2016年3月,共分8個版別,分別是:1、遠山版;2、高精精制幣;3、高精普制幣;4、精制銀幣;5、非標高精精制幣;6、非標精制幣;7、樣幣;8、普制幣??紤]到不少幣友認為老西藏幣版別過于豐富,各版別出現(xiàn)的時間不一致,導致8個版的名稱非常繁多,為方便幣友快速認清8個版別,根據(jù)遠山版與老西藏幣其他版別之間存在著的關聯(lián)性,我編制了《1985年西藏自治區(qū)成立20周年紀念幣八種版別分類詳情匯總表》(以下簡稱《老西藏八種版別表》),對老西藏幣感興趣的朋友,對照表格一目了然。
《老西藏八種版別表》豎向共12列,分別列出了8個版別的信息匯總內容。每一列的名稱分別是:名稱(官方名、常用名、約定俗成名、初始稱謂、曾用名、工藝特征名、坯餅類型名、包裝狀態(tài)名等,以方便對照之用);⑵面值;⑶邊齒;⑷最初包裝概況;⑸鑄造發(fā)行目的、用途、去向;⑹幣面質量簡況;⑺整體品相;⑻有無雙柱(雙柱特征);⑼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⑽數(shù)量;⑾鑄造發(fā)行先后順序推測;⑿幣模特征對應成品狀態(tài)及8個版別之間的關系。其中,第⑵至⑽列也是“辨識與甄別各版別的要點簡介”。
下面,我以遠山版的特征作為切入點,運用排除法,對照《老西藏八種版別表》,逐一簡要談談這8個版別的個人分析意見:
序號1遠山版:⑴名稱:遠山版、遠山普制幣、卷拆直角邊、直齒老西藏、遠山老西藏、卷拆直角邊幣等;⑵面值:1元;⑶邊齒:直;⑷最初包裝概況:50枚成卷;⑸鑄造發(fā)行目的、用途、去向:緊急赴藏慶典的先頭部隊;⑹幣面質量簡況:質量粗糙,幾乎都有劃絲痕,輕重不一;⑺整體品相:低下;⑻有無雙柱(雙柱特征):有(粗壯);⑼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寬;⑽數(shù)量:不詳(稀少);⑾鑄造發(fā)行先后順序推測:與序號5的小部分成品組成了赴藏慶典活動的首發(fā)陣容,是央行參與西藏慶典的“急先鋒”;⑿幣模特征對應成品狀態(tài)及8個版別之間的關系:系老西藏幣鼻祖。幣模本身帶有加工痕,模具先天性缺陷,坯餅質差,工藝普制。序號5、6就是根據(jù)此幣的原模翻制的。以遠山特征來說,大家比較認同的是序號1與序號4、5、6有著直系親屬式的血緣關系。如fwang2450曾指出應把序號4精制銀幣的“珠圈寬度考慮在內,山體部分不得不離開幣邊遠一些,以容納珠圈,所以精制銀幣也可算作是遠山版”。也有幣友認為,遠山版布達拉宮左右縫隙的寬度與序號4、5精制銀鎳幣擺放珠點的空間是一樣的,會不會是先鑄銀鎳幣后再稍微更改了銀鎳幣模具來鑄了序號1遠山版呢?我認為,這個思路走不通,因為一是序號4、5、6是沒有雙柱的;二是央行不可能一開始就下達鑄造用于出口創(chuàng)匯的精制幣,首要任務應該是為西藏慶典而忙。所以從理論上講,精制幣絕對不可能在遠山版之前鑄造發(fā)行;三是央行不可能全部讓序號2~6的精制幣先行赴藏完成慶典任務,因為如果全部都投放精制幣太過于奢靡,不合乎我國辦事常規(guī);四是雖有部分序號3的成品與序號1一樣有雙柱,但無遠山版布達拉宮左右可以擺放圈珠的縫隙,且雙柱呈現(xiàn)的是模糊狀態(tài),所以序號3不符合遠山版模版主要特征,絕對沒有直系血緣關系,只能說與遠山版有一定的關聯(lián),比如鑄造同處一個時段內。由此,我可初步判定,遠山版是整個老西藏幣家族的鼻祖。
序號2高精精制幣:⑴名稱:高精精制幣、禮品裝精制幣、高精制老西藏、標準高精精制幣等;⑵面值:1元;⑶邊齒:直;⑷最初包裝概況:單獨小木盒;⑸鑄造發(fā)行目的、用途、去向:傳說為最高層饋贈的頂級禮品;⑹幣面質量簡況:鏡面度高、有肥厚感、無閃損、小塑料圓盒過大;⑺整體品相:完美;⑻有無雙柱(雙柱特征):無;⑼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窄;⑽數(shù)量:傳說200枚;⑾鑄造發(fā)行先后順序推測:在序號1后,與序號序號2~8同時進行;⑿幣模特征對應成品狀態(tài)及8個版別之間的關系:與序號7、8的幣模存在關聯(lián),坯餅不同,工藝精制。與序號7、8存在血緣關系,要點在于布達拉宮左右寬度與序號7樣幣、序號8近山普制幣一樣,且無雙柱。單從獨立的木盒子這一包裝特征看,就向人們傳遞著不凡的高貴氣息,再加上幣面精致完美,足以證明它就是人們傳說中的高層的頂級饋贈禮品。我判斷高層饋贈禮品不可能是序號5,是基于木盒包裝。這個順序基本上符合中國國情的,即在任務重要性和工作思路方面,第一要務是忙于西藏慶典的普品和禮品;第二位是忙出口創(chuàng)匯產(chǎn)品,及制作國家級的高級禮品;最后,才是大面積鑄造大路貨。不過,具體操作起來,各版可能會有重疊或交叉現(xiàn)象。
序號3高精普制幣:⑴名稱:高精普制幣、“BU”級老西藏、直邊高精普制幣、塑封直角邊老西藏、普制直角邊版、直角邊普制老西藏、直角邊普制幣等;⑵面值:1元;⑶邊齒:直;⑷最初包裝概況:與銀幣同盒套裝及塑封十連整版兩種;⑸鑄造發(fā)行目的、用途、去向:外銷創(chuàng)匯產(chǎn)品,傳不符經(jīng)銷商的質量要求而被棄;⑹幣面質量簡況:底板細膩,無噴砂、無鏡面,部分幣面中央有油斑;⑺整體品相:上佳;⑻有無雙柱(雙柱特征):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極少數(shù)有(模糊),二是絕大多數(shù)無;⑼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窄;⑽數(shù)量:傳說數(shù)量在3000枚至10000枚之間;⑾鑄造發(fā)行先后順序推測:在序號1后,與序號2~8同時進行;⑿幣模特征對應成品狀態(tài)及8個版別之間的關系:分兩種情況,一是極少數(shù)雙柱模糊的幣其實與序號7、8的幣模存在關聯(lián),只是坯餅不同,工藝為精制。有模糊雙柱是模具早期狀態(tài)。二是絕大多數(shù)無雙柱的是修模后導致雙柱消失。根據(jù)幣友長期觀察序號3最初出現(xiàn)是與序號4精制銀幣同盒套裝及被經(jīng)銷商退貨的情況分析,序號3與5一樣被上幣廠折騰得不輕,但內部具體調撥扭轉的詳情不明。此幣為精制應該是shzbc01所回憶的“……多次壓印”、工藝上只是另外一種精制的表現(xiàn)形式。
序號4精制銀幣:⑴名稱:精制銀幣、標準精制銀幣;⑵面值:10元;⑶邊齒:直;⑷最初包裝概況:與精制鎳幣同盒套裝;⑸鑄造發(fā)行目的、用途、去向:外銷創(chuàng)匯產(chǎn)品;⑹幣面質量簡況:只有極少數(shù)存在細微同向性絲痕;⑺整體品相:精美;⑻有無雙柱(雙柱特征):無;⑼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寬(有珠圈);⑽數(shù)量:證書明確為10000枚;⑾鑄造發(fā)行先后順序推測:在序號1后,與序號2~8同時進行;⑿幣模特征對應成品狀態(tài)及8個版別之間的關系:系獨特模版,但與序號1、5、6幣模存在親人血緣關系,尤與序號5、6最為親近,核心要點在于序號5、6都無雙柱。
序號5非標高精精制幣:⑴名稱:非標高精精制幣、高精非標幣等;⑵面值:1元;⑶邊齒:直;⑷最初包裝概況:傳與銀幣同盒;⑸鑄造發(fā)行目的、用途、去向:一部分是緊急赴藏慶典的權貴的禮品,一部分是作為外銷品;⑹幣面質量簡況:鏡面度高、有肥厚感、無閃損;⑺整體品相:完美;⑻有無雙柱(雙柱特征):無;⑼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寬;⑽數(shù)量:不詳(稀少);⑾鑄造發(fā)行先后順序推測:在序號1后,與序號2~8同時進行;⑿幣模特征對應成品狀態(tài)及8個版別之間的關系:是序號6的初期幣模的成品。據(jù)fwang2450的《再談鑄紋》、《出廠原光的含義》和中原風的《關于精制普制、硬幣閃光線、初打幣概念打討論》版別探討和實物圖片反復對比,序號5與6應該是同一模版在不同時間工作所對應的成品,嚴格意義上說,序號5、6屬于同一個版別。結合我國官方行事風格和會務慶典的一貫作派,我斷定,在赴藏慶典首發(fā)陣容的老西藏幣中,除了普制的遠山版外,還應該準備了發(fā)給慶典活動上那些少數(shù)權貴人物的禮品即精制幣。經(jīng)過對比,極有可能是序號5。序號5的布達拉宮左右縫隙是寬的、是典型的在遠山版原?;A上調整的,職責和去向就是禮品,以示與工藝普制的序號1區(qū)別開來。序號2與5雖同有禮品性質,但它倆之間沒有模版上的血緣關系,要點是序號2的布達拉宮左右縫隙窄,且無雙柱。這是我判斷序號5為赴藏禮品的理由。
序號6非標精制幣:⑴名稱:非標精制幣、精制鎳幣、非常規(guī)精制、普通精制老西藏、常規(guī)精制、老西藏精制、厚版精制幣等;⑵面值:1元;⑶邊齒:直;⑷最初包裝概況:與銀幣同盒套裝及獨立塑封兩種;⑸鑄造發(fā)行目的、用途、去向:外銷創(chuàng)匯產(chǎn)品,傳說是被外商退貨的;⑹幣面質量簡況:超重、超厚,幾乎都有閃損(“牛毛紋”);⑺整體品相:中等;⑻有無雙柱(雙柱特征):無;⑼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寬;⑽數(shù)量:傳說3000枚;⑾鑄造發(fā)行先后順序推測:在序號1后,與序號2~8同時進行;⑿幣模特征對應成品狀態(tài)及8個版別之間的關系:1、系序號5幣模的修改型,但所用坯餅不同;2、由于修模,導致布達拉宮最右邊側的臺階有完整臺階和缺少一個臺階的兩種微小版別之分。序號6與5猶如親兄弟,是被上幣廠折騰最重的,因為從它們展示在我們眼前的最初包裝即可看出:由于序號5整體質量好,與序號1遠山版一同首發(fā)進藏,作為西藏慶典的貴賓用品。因為單從包裝質量上看,序號2是整個老西藏幣中包裝最豪華的,故序號2只能是高層央行使用的禮品了。序號6是模具過于磨損,是后期的成品,因此身上“牛毛紋”多,我判斷上幣廠是敢得罪外商的,絕對不敢得罪頂頭上司即總公司和人總行的,廠領導或總調度才將序號5“牛毛幣”與序號4精制銀幣進行同盒包裝出口,哪知道代理商也不是呆子,這是后話了。
序號7樣幣:⑴名稱:樣幣、普制樣幣;⑵面值:1元;⑶邊齒:?。虎茸畛醢b概況:人行塑盒;⑸鑄造發(fā)行目的、用途、去向:銀行內部反假工作工具;⑹幣面質量簡況:普通;⑺整體品相:一般;⑻有無雙柱(雙柱特征):有(粗壯);⑼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窄;⑽數(shù)量:傳20000枚;⑾鑄造發(fā)行先后順序推測:在序號1后,與序號2~6同時進行。序號7在8之前;⑿幣模特征對應成品狀態(tài)及8個版別之間的關系:與序號3幣模關聯(lián),如同一時間同一設計師操刀。粗壯柱子是初期模具狀態(tài)。截至目前為止,仍未發(fā)現(xiàn)無小雙柱的樣幣,側面證明了樣幣因鑄量少則不可能有中途修模的經(jīng)歷,此幣背景最為簡單。
序號8普制幣:⑴名稱:普制幣、近山普制幣、常普、圓角邊普制、普制流通幣等;⑵面值:1元;⑶邊齒:??;⑷最初包裝概況:卷、卡、冊等;⑸鑄造發(fā)行目的、用途、去向:中后期赴藏的主力部隊;⑹幣面質量簡況:普通;⑺整體品相:一般;⑻有無雙柱(雙柱特征):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極少數(shù)有(模糊),二是絕大多數(shù)無;⑼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窄;⑽數(shù)量:2000000多枚;⑾鑄造發(fā)行先后順序推測:在序號1后,與序號2~6同時進行。8在序號7之后;⑿幣模特征對應成品狀態(tài)及8個版別之間的關系:分兩種情況,一是極少數(shù)雙柱模糊狀態(tài)幣是與序號3模糊不清雙柱是同理的:模糊雙柱是模具早期效果。二是絕大多數(shù)無雙柱幣與序號3無雙柱同理:修模后導致雙柱消失。這些就是專家、幣友公認的無柱不是磨損而是修模所致。
五、老西藏幣8種版別的鑄行順序
在先鑄造配合西藏慶典活動紀念幣還是先鑄造外銷產(chǎn)品問題上,毫無疑問,我認為造幣官方選擇前者。通過對照《老西藏八種版別表》,第一個可以輕易排掉的是帶有出口創(chuàng)外匯性質的序號3,以及同序號4配套裝盒的序號5、6;第二個排除的是單獨用小木盒包裝的高精精制幣即序號2。那么,最后剩下的序號7、8也可以排除。我的理由是:因為央行、總公司、上幣廠不可能思維錯亂把近山普制幣鎖起來,而向西藏慶典活動提供質量粗制濫造的遠山版,或不可能一開始就向西藏方面全部提供精制幣吧?最為重要的是,據(jù)上幣廠老前輩shzbc01在《錢幣工作模狀態(tài)研究》回復fwang2450說的“……王先生的猜想很對,老西藏精制幣用普通幣的原模翻制模具,加工鏡面后磨掉了一些淺花紋。精制幣模具應另外增加平面的研磨余量”。他的這段話,我認為具有識別整個老西藏幣各版別之間關系和鑄造發(fā)行順序的決定性意義,一是表明了上幣廠先鑄普制幣,后鑄精制幣;二是他雖沒明確講出是哪一個精制幣,把普制幣說成了“普通幣”。這些都沒有關系,就讓我們來仔細對照一下《老西藏八種版別表》,看一看哪些精制幣模具是契合老前輩所說的“普通幣”的?以“小雙柱、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幣材”三要素,我們首先輕松斃掉序號2、3、4,接著再去除序號7、8,那么序號1即遠山版才是老前輩所說的“普通幣”,序號5、6才是老前輩所說的“老西藏精制幣”!顯而易見,唯有遠山版的“原模”選項能吻合上,對遠山版工作模平面研磨使“凹的花紋越磨越淺”。所以,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序號5、6精制幣雙柱被去掉了(包括延伸為獨特版別的序號4精制銀幣),其他微小地方有變化可解釋為普制幣模具被修整后雖然提高了精美度,但同時改變原來幣模部分細節(jié),這也證明了序號5、6確實是同一版別。這是我從初步判斷遠山版是整個老西藏幣鼻祖到最后認定誰先誰后的一個漸近過程,從觀察、思考到斷定,花費了數(shù)年的時間。
由此,序號1遠山版是最先設計鑄造的,序號2、3、4、5、6與序號7、8同時進行,其中,序號5、6要早于序號2、3,序號7先于序號8。帶有禮品用途及創(chuàng)匯職責的幾種精制幣,因沒有看到造幣內部資料,這里只能推測可能與近山普制幣大軍是在同一個時間段內交叉進行鑄造的。從央行決策層來說,思路肯定無疑的是把西藏慶典工作放在第一位,把創(chuàng)匯作為第二位,因為這是涉及管理層政治前途的大問題。
在序號1遠山版、序號5非標高精精制幣勝利完成了配合西藏慶典的重任后,少有劃絲痕磕碰凹坑、重量合規(guī)、總體質量一般化、發(fā)行量200多萬的序號8近山普制幣大隊人馬浩浩蕩蕩進藏了,并源源不斷流向全國。
最后分析遠山版數(shù)量:作為緊急赴藏打頭陣的遠山版,其數(shù)量之少可想而知了。據(jù)有關歷史記錄顯示,當時拉薩慶典活動各界群眾的人數(shù)是3萬人,現(xiàn)場群眾不可能人人有份,派發(fā)對象和范圍應該是發(fā)至大會主席團成員、相關慶典的工作人員手上,數(shù)量少則幾百枚,保守估計最多數(shù)千枚,可能是所有老西藏幣8種版別中數(shù)量最少的品種之一。發(fā)行程序:按慣例,上幣廠會依照上級調撥指令,把遠山版發(fā)往自治區(qū)人行或拉薩市人行,再由當?shù)厝诵刑峤恢廖鞑貞c典活動指揮部之類的機構。
今后需要留意的是,西藏自治區(qū)和拉薩市兩級人行機構、區(qū)市政府機關的有關存檔信息,也可以作為遠山版數(shù)量的重要權威證據(jù)。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現(xiàn)在各評級幣公司顯得比較官僚,至今仍未將遠山版單列為一個版別,標簽也沒作任何標識,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我們平時在統(tǒng)計數(shù)量時難度不小。
附:《1985年西藏自治區(qū)成立20周年紀念幣八種版別分類詳情匯總表》照片1張,相關參考圖片19張。
在撰寫過程中,廣泛參考了資深專家和幣友的文章、看法、圖片、信息提示,主要有晴日、孫克勤、shzbc01、石心畫意、莙翊、fwang2450、citykunan、求幣特、wzwsys、中原風、錢多多、yanjun_sh888、江陰小劉、五大天王、waiwai1618、xjgz76、黃花、華容道、樂其中、蝦兒我喜歡、大連521、202yi、Forever22、樂在收藏、happykxh、魯國芹、necker1111、lrbk100、nickchen、老船長、e2002e、蜻蜓、uvarovite、金元錢幣、xjgz76、xiaohx、andyliuzhen等,在此一并致謝!另要感謝現(xiàn)代錢幣網(wǎng)等論壇、交易平臺、藏品展示欄的各種版別老西藏幣高清照片的賣家和藏家們!
【下一篇:官方最早資料所顯示的遠山特征(遠山版探究之五)】



[ 此帖被仲雨在2019-03-26 08:52重新編輯 ]
電話:13951998608
交易安全提醒:凡未使用網(wǎng)站中介交易的,交易安全由會員自己負責。
andyliuzhen 離線 QQ

級別: 認證會員

  • UID60649
  • 精華 2
  • 發(fā)帖670
  • 我是買家 
  • 好 67 中 0 差 0
  • 我是賣家 
  • 好 38 中 0 差 0
  • 注冊時間2014-12-11
  • 最后登錄2025-07-04
只看該作者      1 發(fā)表于: 2016-04-01
要細細品讀,鉆研精神我要仰視!
會員已隱藏此處信息
交易安全提醒:凡未使用網(wǎng)站中介交易的,交易安全由會員自己負責。
石心畫意 離線

級別: 認證會員

  • UID5589
  • 精華 7
  • 發(fā)帖3369
  • 我是買家 
  • 好 34 中 0 差 0
  • 我是賣家 
  • 好 54 中 0 差 0
  • 注冊時間2011-10-20
  • 最后登錄2023-12-26
只看該作者      2 發(fā)表于: 2016-04-01
字這么?。。?!哪位好心的版主重新編輯下!
會員已隱藏此處信息
交易安全提醒:凡未使用網(wǎng)站中介交易的,交易安全由會員自己負責。
石心畫意 離線

級別: 認證會員

  • UID5589
  • 精華 7
  • 發(fā)帖3369
  • 我是買家 
  • 好 34 中 0 差 0
  • 我是賣家 
  • 好 54 中 0 差 0
  • 注冊時間2011-10-20
  • 最后登錄2023-12-26
只看該作者      3 發(fā)表于: 2016-04-01
孫兄要么重新排版再發(fā)一遍吧,我眼睛受不了。字體改大點。
會員已隱藏此處信息
交易安全提醒:凡未使用網(wǎng)站中介交易的,交易安全由會員自己負責。
常山子龍 離線

級別: 認證會員

  • UID111
  • 精華 1
  • 發(fā)帖1123
  • 我是買家 
  • 好 134 中 0 差 0
  • 我是賣家 
  • 好 25 中 0 差 0
  • 注冊時間2010-09-13
  • 最后登錄2025-07-04
只看該作者      4 發(fā)表于: 2016-04-01
拜讀一遍
會員已隱藏此處信息
交易安全提醒:凡未使用網(wǎng)站中介交易的,交易安全由會員自己負責。
常山子龍 離線

級別: 認證會員

  • UID111
  • 精華 1
  • 發(fā)帖1123
  • 我是買家 
  • 好 134 中 0 差 0
  • 我是賣家 
  • 好 25 中 0 差 0
  • 注冊時間2010-09-13
  • 最后登錄2025-07-04
只看該作者      5 發(fā)表于: 2016-04-01
引用
引用第3樓石心畫意于2016-04-01 21:05發(fā)表的 :
孫兄要么重新排版再發(fā)一遍吧,我眼睛受不了。字體改大點。

文字內容可復制到寫字板將字體改大再看
會員已隱藏此處信息
交易安全提醒:凡未使用網(wǎng)站中介交易的,交易安全由會員自己負責。
常山子龍 離線

級別: 認證會員

  • UID111
  • 精華 1
  • 發(fā)帖1123
  • 我是買家 
  • 好 134 中 0 差 0
  • 我是賣家 
  • 好 25 中 0 差 0
  • 注冊時間2010-09-13
  • 最后登錄2025-07-04
只看該作者      6 發(fā)表于: 2016-04-01
遠山版身世及老西藏幣各版別的關聯(lián)(遠山版探究之四)

我平時喜歡關注國內外考古信息,考古工作者、醫(yī)學研究人員及古人類學家盡管面對的都是不會發(fā)聲的骸骨和器物,但他們會根據(jù)遺骸的狀況和特點進行科學檢測,最終仍可得出比較貼近事實的分析意見,比如一些古代士兵在當時所處的生存環(huán)境、致死原因等。由此,讓我想到了同樣是無聲的遠山版,我們也可以嘗試通過相關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去探究遠山版的前世今生,乃至整個老西藏紀念幣大家族的若干疑云。我在上一篇博文中說我發(fā)現(xiàn)一枚超輕重量的遠山版,8.95克顯然不符合造幣規(guī)定。如果單一來看,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也可以解釋為造幣廠質檢時出現(xiàn)了疏漏,因為個別瑕疵現(xiàn)象是允許的。不過,若將我平時采集到的有關遠山版諸多信息與老西藏幣其他版別的信息串并起來看,在老西藏幣背后的那些錯綜復雜的信息,并不是理不出清晰的頭緒和脈絡,一些長期糾纏我們的、隱藏較深的真相可能就此浮出水面。
說到錢幣背景信息,我的看法,一是由于至今我們外人根本看不到造幣臺帳或生產(chǎn)日志記錄之類的內部資料,加之造幣行業(yè)不斷加強和嚴管信息披露,今后若想得到造幣廠第一手真實資料,我覺得非常渺茫,可能永遠也實現(xiàn)不了,在這個問題上我比較悲觀。二是可能會有造幣廠現(xiàn)職職工穿上馬甲來論壇發(fā)帖透露相關內幕,我們要仔細分辨觀察。三是偶有造幣企業(yè)離退休老前輩出來回憶,雖是粗線條的,但他們畢竟是從業(yè)資深且實名公開發(fā)表意見的,許多談話非常有價值,我們一定要倍加留意。當然我們期盼最為關鍵的如造幣廠業(yè)務領導、車間主任、成品調撥及庫管人員,這些崗位才是熟悉和全面掌握內情的。四是若要徹底搞清楚我國造幣資料,只有像這樣的大人物出現(xiàn),即央行高管,普通的高管還不行,必須是直接分管印鈔造幣行業(yè)的大領導,而且他還必須是狂熱的錢幣愛好者,用他的狂熱去動用公權力、以完善行業(yè)基礎檔案為由,只有這樣,方可完成徹底清理的重任。問題是,真正能坐到如此之高寶座上的央行高級干部,他還會喜愛錢幣集藏么?而且,經(jīng)我觀察,造幣官方根本沒有公布的打算,因為他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制新品、售銷上了。退一步說,即使官方花費了大力氣整理出來了、公布了,對他們而言又有何現(xiàn)實利益呢?五是以我過去在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經(jīng)驗判斷,我國造幣企業(yè)肯定是有完整的、詳盡的造幣數(shù)據(jù)資料的,而且是靜靜地躺在各造幣廠、總公司、人總行的文檔室、資料館里,絕對不是像一些幣友認為的已經(jīng)丟失了、不存在了。我覺得,僅以我們目前現(xiàn)在采集的一些寬泛的皮毛造幣資料,尚無法揭開其神秘面紗。所以,我們大家只能集思廣益,只能朝著否定和排除造幣官方發(fā)生荒唐事情、沿著符合常規(guī)事理的方向去積極研判。
一、遠山版有哪些基本特征
經(jīng)對我自己收藏的遠山版和我過目幣友的遠山版圖片的梳理和歸納,發(fā)現(xiàn)遠山版存在著以下明顯特征:
1、重量混亂,極不統(tǒng)一,說明其坯餅質量存在不穩(wěn)定性,具有獨特性。由于一些幣友已將遠山版評級入盒,其重量已經(jīng)無法獲知。根據(jù)這個情況,我在給一些評級機構寄送之前,分別先把每一枚遠山版的重量仔細秤了一下,竟然發(fā)現(xiàn)沒有相同的重量,分別是:8.95克、9.28克、9.37克、9.65克等。另外,我從安徽池州幣友手上新購的遠山版為9.16克。據(jù)多位資深專家、藏友過去對老西藏幣重量測量的結果,確實存在公差現(xiàn)象,其中也包括了遠山版,諸位藏友曾經(jīng)貼出來的遠山版重量照片我就不逐一轉發(fā)了,網(wǎng)絡上都可查到,結果也是輕重不一的。2、幣面一是幾乎都存在著細密的同向性拉絲痕。絲痕位置具有不確定性,如底板的上部、下部、上下部、滿版,不同程度存在著帶狀或塊狀。二是存在不規(guī)則長線劃痕,如部分幣面“慶”字前有一道上下劃痕、面額1元的下方有一道左右劃痕等。三是部分幣的邊緣存在豁牙寥齒的金屬缺失現(xiàn)象。四是底板普遍存在無規(guī)律點位的磕碰痕跡,尤以雙點、三點小凹坑居多。3、面值左下方有清晰可見的雙柱,也叫“小天線”、“立柱”。4、與近山普制幣相比,存在邊齒、“遠山”圖案、文字等方面的差別。
二、遠山版隱藏著什么玄機
1、小小的雙柱,能說明大問題嗎
五年前我就非常注意老西藏幣雙柱現(xiàn)象,直覺告訴我問題不簡單,總覺得有沒有柱子是不能用磨損、末期或弱打來籠統(tǒng)解釋的,我非常贊同citykunan在現(xiàn)代錢幣網(wǎng)《錢幣工作模狀態(tài)研究》31樓的觀點:無柱版應該是典型的修模所致的。我觀察,只要是遠山版,1元左下方必定有兩個清晰可見的雙柱;反之,有雙柱的老西藏幣不一定全部都是遠山版:在200多萬枚的近山普制幣中,也存在著極少數(shù)雙柱的情況。近山普制幣雙柱與遠山版雙柱相比,前者的雙柱顯得模糊不清,有的需借助放大鏡才可觀察得到,與肉眼一眼可見的遠山版粗壯雙柱有著明顯不同。這也印證了我2011年5月13日在現(xiàn)代錢幣網(wǎng)所發(fā)帖子《“全柱西藏”與“缺柱西藏”誰多誰少?》6樓跟帖“難道凡是厚板直齒的西藏幣,都是全柱西藏?”的觀點。近山普制幣中的模糊雙柱應該是近山普制幣早期模具狀態(tài)的成品,而放大鏡下壓根兒也看不到雙柱的才是近山普制幣修模后壓印的。同樣,在塑封及無塑封的高精普制幣中也存在著有雙柱、無雙柱的現(xiàn)象,有雙柱的高精普制幣是早前期模具壓印的,無雙柱的則是修模后壓印的。由曾經(jīng)糾結的小雙柱還可進一步厘清:因為樣幣上是有雙柱的,我們可以認定樣幣絕對是早、前期模具特征,依據(jù)樣幣數(shù)量稀少的事實,故樣幣再也不可能出現(xiàn)無雙柱的情形,因為樣幣的鑄造量決定了根本無需進入修模階段。因此,由小小的雙柱現(xiàn)象首先可以確定凡是有柱的幣設計鑄造要早于同版無柱的幣,比如從單一批次壓印的概念,近山普制幣中有模糊雙柱的幣“出生”要先于無雙柱的幣。
2、拉絲痕是幣模缺陷還是其它原因
讓人感覺特別奇怪的是:每一枚遠山版都存在拉絲痕、磕碰等先天瑕疵,拉絲痕就像是用鋼絲刷在質地較軟的鋁板上刷過留下的一樣,表明其模具或坯餅大有文章。與近山普制幣相比,遠山版的整體質量顯得粗糙。對于拉絲痕現(xiàn)象嚴重的遠山版,NGC、TCIS等國內外評級幣機構不認為這是發(fā)行后被錢幣持有者所致,而是造幣廠形成的,所以都入盒、給分,但分數(shù)普遍不高,這也是遠山版質量不高的客觀反映。對于國內外鑄幣存在的非后天磨擦絲痕、掃痕的現(xiàn)象,近年來許多專家、藏家、資深經(jīng)營者一直進行著探討,已在模具、鑄紋等問題上形成了一些共識,但仍有許多地方還是盲區(qū)、不解之處。我結合參與和探討此類話題的部分專家、幣友的觀點,特別是根據(jù)fwang2450在現(xiàn)代錢幣網(wǎng)發(fā)表的數(shù)篇關于鑄紋經(jīng)典文章及202yi 在《1980長城幣套幣模具特征的研究》帖中對造幣廠技術人員修模的情況介紹,以及上幣廠老前輩shzbc01在《錢幣工作模狀態(tài)研究》所言普制幣面拉絲是模具加工的痕跡的觀點,那么,遠山版底板幾乎都布有細密拉絲痕的原因看來是修模。但若以修模論,有一個現(xiàn)象還是解釋不了,即遠山版早初期嶄新模具所壓印出來的那些優(yōu)質的成品都到哪里去了?因為模具不可能一上來就要修整吧?會不會遠山版中根本就不存在早中晚三個時期幣模對應狀態(tài)下的成品呢?或上幣廠從未鑄造過早中期模具狀態(tài)下的遠山版,而一上來就是末期模具狀態(tài)下的遠山版呢?如果我的這些猜測都不成立的話,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遠山版的坯餅在沒壓鑄前就有了這些絲狀劃痕,會是坯餅本身質量有問題嗎?有造幣內部資料載我國一些早期金銀幣坯餅的深加工是持鋼絲刷手工作業(yè)的,會在金銀幣坯餅上留下某些化學反應斑跡。問題是,坯餅一旦送壓劃絲即消失,所以這種情況被否定。就此,我左思右想,能解釋遠山版質量低下的原因,惟有它的模具本身有先天瑕疵、先天缺陷。所以,即使是用全新的模具壓制出來的成品必定都有拉絲痕等瑕疵的,那么,截至目前遠山版都不同程度存在問題的現(xiàn)象就能說得過去了。
三、遠山版是整個老西藏幣的鼻祖
在探究遠山版身世上,我認為我們既要重視錢幣的細枝末節(jié),更要善于抓住事物基本原理和大的方向進行綜合分析,因此我的研判是:遠山版是整個老西藏幣的鼻祖,是真正意義上的“趕制幣”。我這個想法是基于以常理推斷,結合遠山版整體質量狀況,并與近山普制幣整體質量相比的結論。在這個問題上,我更加傾向于晴日在他的《老西藏紀念幣版別再添新成員》博文中“由于西藏20周年慶典時間已到,不能等待……”之猜測。遠山版更合乎消防隊員“疾”、“快” 的應急特點,是整個老西藏幣的“首發(fā)陣容”。
慶祝西藏自治區(qū)成立二十周年活動是中國一件重大政治任務,可以斷言的是,三級組織即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造幣公司、上幣廠的各級領導,他們心里都是非常清楚其重要意義的。在這三級組織中,沒有一位領導在主觀上存有故意向西藏方面提供存在瑕疵或質量不好的鑄幣成品的。這就如同在重要戰(zhàn)斗中,指揮官怎么可能會違背常理不派精銳將士出征而是把后方傷病員、老弱后勤人員派去作戰(zhàn)呢?又好比說舉辦婚禮,家里明明有高級車可用,怎么會用陳舊的車去接新娘子呢?所以這是毋庸置疑的。問題是,現(xiàn)實中確實存在這些遠山版,這個現(xiàn)象又該如何去解釋呢?我認為只有出現(xiàn)一種狀況,即在緊急情況下造幣廠才會搶時間、湊數(shù)字、趕場子: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可以應付或暫時滿足西藏慶?;顒尤蝿账璧募o念幣。我估計是上幣廠當時出現(xiàn)了某種非常棘手的情況,而西藏那邊慶?;顒右哑仍诿冀?,此時此刻已容不得上幣廠再慢條斯理式的生產(chǎn)了,只有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上幣廠則不會有那么多的講究了,突擊加工鑄造,至于坯餅重一點輕一點、模具上坑坑洼洼的就不太在意了,只要成品大樣過得去就算是通過質檢了,大有在緊急情況下指揮官果斷決定讓老弱病殘也拿起槍作為“急先鋒”沖向戰(zhàn)場的味道。其實,只要稍微了解一點新中國造幣概況的幣友都明白,在1985年以前,無論是沈幣廠還是上幣廠,都鑄過優(yōu)秀錢幣,精品層出不窮。而面對質量指數(shù)不高的遠山版,難道說上幣廠還看不出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們不妨假設兩個狀況:一,上幣廠在1985年西藏慶典之前就已鑄好了近山普制幣,卻不派上用場,而把質量低下的遠山版發(fā)往西藏搞慶典;二,上幣廠不提供用早期模具鑄妥的無拉絲痕等瑕疵的成品,反而向西藏方面提供普遍存在瑕疵的后期模具壓鑄的成品,這兩種假設會成立嗎?我研判遠山版是整個老西藏幣大家族的鼻祖,這個結論與之前許多幣友猜測遠山版帶有“試鑄”性質的大方向是相符的、一致的。由此看來,遠山版評級幣分數(shù)普遍不高情有可原,我們完全可將67、68分視同69、70分,將65、66分視同67、68分,依此類推。
四、老西藏幣8種版別之間的關系
如果說,我們把整個老西藏幣比成一支軍隊,再將這些紀念幣的發(fā)行目的和用途比作軍人的職責,那么,這些將士們在各司其職的狀態(tài)下,會是怎樣的面貌和場景呢?我判斷遠山版是老西藏幣家族的鼻祖,遠山版會像鑰匙一樣,破解老西藏幣各版別的諸多疑云嗎?
按我們圈內目前比較公認的老西藏幣版別分類,截至2016年3月,共分8個版別,分別是:1、遠山版;2、高精精制幣;3、高精普制幣;4、精制銀幣;5、非標高精精制幣;6、非標精制幣;7、樣幣;8、普制幣??紤]到不少幣友認為老西藏幣版別過于豐富,各版別出現(xiàn)的時間不一致,導致8個版的名稱非常繁多,為方便幣友快速認清8個版別,根據(jù)遠山版與老西藏幣其他版別之間存在著的關聯(lián)性,我編制了《1985年西藏自治區(qū)成立20周年紀念幣八種版別分類詳情匯總表》(以下簡稱《老西藏八種版別表》),對老西藏幣感興趣的朋友,對照表格一目了然。
《老西藏八種版別表》豎向共12列,分別列出了8個版別的信息匯總內容。每一列的名稱分別是:名稱(官方名、常用名、約定俗成名、初始稱謂、曾用名、工藝特征名、坯餅類型名、包裝狀態(tài)名等,以方便對照之用);⑵面值;⑶邊齒;⑷最初包裝概況;⑸鑄造發(fā)行目的、用途、去向;⑹幣面質量簡況;⑺整體品相;⑻有無雙柱(雙柱特征);⑼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⑽數(shù)量;⑾鑄造發(fā)行先后順序推測;⑿幣模特征對應成品狀態(tài)及8個版別之間的關系。其中,第⑵至⑽列也是“辨識與甄別各版別的要點簡介”。
下面,我以遠山版的特征作為切入點,運用排除法,對照《老西藏八種版別表》,逐一簡要談談這8個版別的個人分析意見:
序號1遠山版:⑴名稱:遠山版、遠山普制幣、卷拆直角邊、直齒老西藏、遠山老西藏、卷拆直角邊幣等;⑵面值:1元;⑶邊齒:直;⑷最初包裝概況:50枚成卷;⑸鑄造發(fā)行目的、用途、去向:緊急赴藏慶典的先頭部隊;⑹幣面質量簡況:質量粗糙,幾乎都有劃絲痕,輕重不一;⑺整體品相:低下;⑻有無雙柱(雙柱特征):有(粗壯);⑼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寬;⑽數(shù)量:不詳(稀少);⑾鑄造發(fā)行先后順序推測:與序號5的小部分成品組成了赴藏慶典活動的首發(fā)陣容,是央行參與西藏慶典的“急先鋒”;⑿幣模特征對應成品狀態(tài)及8個版別之間的關系:系老西藏幣鼻祖。幣模本身帶有加工痕,模具先天性缺陷,坯餅質差,工藝普制。序號5、6就是根據(jù)此幣的原模翻制的。以遠山特征來說,大家比較認同的是序號1與序號4、5、6有著直系親屬式的血緣關系。如fwang2450曾指出應把序號4精制銀幣的“珠圈寬度考慮在內,山體部分不得不離開幣邊遠一些,以容納珠圈,所以精制銀幣也可算作是遠山版”。也有幣友認為,遠山版布達拉宮左右縫隙的寬度與序號4、5精制銀鎳幣擺放珠點的空間是一樣的,會不會是先鑄銀鎳幣后再稍微更改了銀鎳幣模具來鑄了序號1遠山版呢?我認為,這個思路走不通,因為一是序號4、5、6是沒有雙柱的;二是央行不可能一開始就下達鑄造用于出口創(chuàng)匯的精制幣,首要任務應該是為西藏慶典而忙。所以從理論上講,精制幣絕對不可能在遠山版之前鑄造發(fā)行;三是央行不可能全部讓序號2~6的精制幣先行赴藏完成慶典任務,因為如果全部都投放精制幣太過于奢靡,不合乎我國辦事常規(guī);四是雖有部分序號3的成品與序號1一樣有雙柱,但無遠山版布達拉宮左右可以擺放圈珠的縫隙,且雙柱呈現(xiàn)的是模糊狀態(tài),所以序號3不符合遠山版模版主要特征,絕對沒有直系血緣關系,只能說與遠山版有一定的關聯(lián),比如鑄造同處一個時段內。由此,我可初步判定,遠山版是整個老西藏幣家族的鼻祖。
序號2高精精制幣:⑴名稱:高精精制幣、禮品裝精制幣、高精制老西藏、標準高精精制幣等;⑵面值:1元;⑶邊齒:直;⑷最初包裝概況:單獨小木盒;⑸鑄造發(fā)行目的、用途、去向:傳說為最高層饋贈的頂級禮品;⑹幣面質量簡況:鏡面度高、有肥厚感、無閃損、小塑料圓盒過大;⑺整體品相:完美;⑻有無雙柱(雙柱特征):無;⑼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窄;⑽數(shù)量:傳說200枚;⑾鑄造發(fā)行先后順序推測:在序號1后,與序號序號2~8同時進行;⑿幣模特征對應成品狀態(tài)及8個版別之間的關系:與序號7、8的幣模存在關聯(lián),坯餅不同,工藝精制。與序號7、8存在血緣關系,要點在于布達拉宮左右寬度與序號7樣幣、序號8近山普制幣一樣,且無雙柱。單從獨立的木盒子這一包裝特征看,就向人們傳遞著不凡的高貴氣息,再加上幣面精致完美,足以證明它就是人們傳說中的高層的頂級饋贈禮品。我判斷高層饋贈禮品不可能是序號5,是基于木盒包裝。這個順序基本上符合中國國情的,即在任務重要性和工作思路方面,第一要務是忙于西藏慶典的普品和禮品;第二位是忙出口創(chuàng)匯產(chǎn)品,及制作國家級的高級禮品;最后,才是大面積鑄造大路貨。不過,具體操作起來,各版可能會有重疊或交叉現(xiàn)象。
序號3高精普制幣:⑴名稱:高精普制幣、“BU”級老西藏、直邊高精普制幣、塑封直角邊老西藏、普制直角邊版、直角邊普制老西藏、直角邊普制幣等;⑵面值:1元;⑶邊齒:直;⑷最初包裝概況:與銀幣同盒套裝及塑封十連整版兩種;⑸鑄造發(fā)行目的、用途、去向:外銷創(chuàng)匯產(chǎn)品,傳不符經(jīng)銷商的質量要求而被棄;⑹幣面質量簡況:底板細膩,無噴砂、無鏡面,部分幣面中央有油斑;⑺整體品相:上佳;⑻有無雙柱(雙柱特征):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極少數(shù)有(模糊),二是絕大多數(shù)無;⑼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窄;⑽數(shù)量:傳說數(shù)量在3000枚至10000枚之間;⑾鑄造發(fā)行先后順序推測:在序號1后,與序號2~8同時進行;⑿幣模特征對應成品狀態(tài)及8個版別之間的關系:分兩種情況,一是極少數(shù)雙柱模糊的幣其實與序號7、8的幣模存在關聯(lián),只是坯餅不同,工藝為精制。有模糊雙柱是模具早期狀態(tài)。二是絕大多數(shù)無雙柱的是修模后導致雙柱消失。根據(jù)幣友長期觀察序號3最初出現(xiàn)是與序號4精制銀幣同盒套裝及被經(jīng)銷商退貨的情況分析,序號3與5一樣被上幣廠折騰得不輕,但內部具體調撥扭轉的詳情不明。此幣為精制應該是shzbc01所回憶的“……多次壓印”、工藝上只是另外一種精制的表現(xiàn)形式。
序號4精制銀幣:⑴名稱:精制銀幣、標準精制銀幣;⑵面值:10元;⑶邊齒:直;⑷最初包裝概況:與精制鎳幣同盒套裝;⑸鑄造發(fā)行目的、用途、去向:外銷創(chuàng)匯產(chǎn)品;⑹幣面質量簡況:只有極少數(shù)存在細微同向性絲痕;⑺整體品相:精美;⑻有無雙柱(雙柱特征):無;⑼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寬(有珠圈);⑽數(shù)量:證書明確為10000枚;⑾鑄造發(fā)行先后順序推測:在序號1后,與序號2~8同時進行;⑿幣模特征對應成品狀態(tài)及8個版別之間的關系:系獨特模版,但與序號1、5、6幣模存在親人血緣關系,尤與序號5、6最為親近,核心要點在于序號5、6都無雙柱。
序號5非標高精精制幣:⑴名稱:非標高精精制幣、高精非標幣等;⑵面值:1元;⑶邊齒:直;⑷最初包裝概況:傳與銀幣同盒;⑸鑄造發(fā)行目的、用途、去向:一部分是緊急赴藏慶典的權貴的禮品,一部分是作為外銷品;⑹幣面質量簡況:鏡面度高、有肥厚感、無閃損;⑺整體品相:完美;⑻有無雙柱(雙柱特征):無;⑼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寬;⑽數(shù)量:不詳(稀少);⑾鑄造發(fā)行先后順序推測:在序號1后,與序號2~8同時進行;⑿幣模特征對應成品狀態(tài)及8個版別之間的關系:是序號6的初期幣模的成品。據(jù)fwang2450的《再談鑄紋》、《出廠原光的含義》和中原風的《關于精制普制、硬幣閃光線、初打幣概念打討論》版別探討和實物圖片反復對比,序號5與6應該是同一模版在不同時間工作所對應的成品,嚴格意義上說,序號5、6屬于同一個版別。結合我國官方行事風格和會務慶典的一貫作派,我斷定,在赴藏慶典首發(fā)陣容的老西藏幣中,除了普制的遠山版外,還應該準備了發(fā)給慶典活動上那些少數(shù)權貴人物的禮品即精制幣。經(jīng)過對比,極有可能是序號5。序號5的布達拉宮左右縫隙是寬的、是典型的在遠山版原模基礎上調整的,職責和去向就是禮品,以示與工藝普制的序號1區(qū)別開來。序號2與5雖同有禮品性質,但它倆之間沒有模版上的血緣關系,要點是序號2的布達拉宮左右縫隙窄,且無雙柱。這是我判斷序號5為赴藏禮品的理由。
序號6非標精制幣:⑴名稱:非標精制幣、精制鎳幣、非常規(guī)精制、普通精制老西藏、常規(guī)精制、老西藏精制、厚版精制幣等;⑵面值:1元;⑶邊齒:直;⑷最初包裝概況:與銀幣同盒套裝及獨立塑封兩種;⑸鑄造發(fā)行目的、用途、去向:外銷創(chuàng)匯產(chǎn)品,傳說是被外商退貨的;⑹幣面質量簡況:超重、超厚,幾乎都有閃損(“牛毛紋”);⑺整體品相:中等;⑻有無雙柱(雙柱特征):無;⑼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寬;⑽數(shù)量:傳說3000枚;⑾鑄造發(fā)行先后順序推測:在序號1后,與序號2~8同時進行;⑿幣模特征對應成品狀態(tài)及8個版別之間的關系:1、系序號5幣模的修改型,但所用坯餅不同;2、由于修模,導致布達拉宮最右邊側的臺階有完整臺階和缺少一個臺階的兩種微小版別之分。序號6與5猶如親兄弟,是被上幣廠折騰最重的,因為從它們展示在我們眼前的最初包裝即可看出:由于序號5整體質量好,與序號1遠山版一同首發(fā)進藏,作為西藏慶典的貴賓用品。因為單從包裝質量上看,序號2是整個老西藏幣中包裝最豪華的,故序號2只能是高層央行使用的禮品了。序號6是模具過于磨損,是后期的成品,因此身上“牛毛紋”多,我判斷上幣廠是敢得罪外商的,絕對不敢得罪頂頭上司即總公司和人總行的,廠領導或總調度才將序號5“牛毛幣”與序號4精制銀幣進行同盒包裝出口,哪知道代理商也不是呆子,這是后話了。
序號7樣幣:⑴名稱:樣幣、普制樣幣;⑵面值:1元;⑶邊齒:弧;⑷最初包裝概況:人行塑盒;⑸鑄造發(fā)行目的、用途、去向:銀行內部反假工作工具;⑹幣面質量簡況:普通;⑺整體品相:一般;⑻有無雙柱(雙柱特征):有(粗壯);⑼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窄;⑽數(shù)量:傳20000枚;⑾鑄造發(fā)行先后順序推測:在序號1后,與序號2~6同時進行。序號7在8之前;⑿幣模特征對應成品狀態(tài)及8個版別之間的關系:與序號3幣模關聯(lián),如同一時間同一設計師操刀。粗壯柱子是初期模具狀態(tài)。截至目前為止,仍未發(fā)現(xiàn)無小雙柱的樣幣,側面證明了樣幣因鑄量少則不可能有中途修模的經(jīng)歷,此幣背景最為簡單。
序號8普制幣:⑴名稱:普制幣、近山普制幣、常普、圓角邊普制、普制流通幣等;⑵面值:1元;⑶邊齒:弧;⑷最初包裝概況:卷、卡、冊等;⑸鑄造發(fā)行目的、用途、去向:中后期赴藏的主力部隊;⑹幣面質量簡況:普通;⑺整體品相:一般;⑻有無雙柱(雙柱特征):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極少數(shù)有(模糊),二是絕大多數(shù)無;⑼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窄;⑽數(shù)量:2000000多枚;⑾鑄造發(fā)行先后順序推測:在序號1后,與序號2~6同時進行。8在序號7之后;⑿幣模特征對應成品狀態(tài)及8個版別之間的關系:分兩種情況,一是極少數(shù)雙柱模糊狀態(tài)幣是與序號3模糊不清雙柱是同理的:模糊雙柱是模具早期效果。二是絕大多數(shù)無雙柱幣與序號3無雙柱同理:修模后導致雙柱消失。這些就是專家、幣友公認的無柱不是磨損而是修模所致。
五、老西藏幣8種版別的鑄行順序
在先鑄造配合西藏慶典活動紀念幣還是先鑄造外銷產(chǎn)品問題上,毫無疑問,我認為造幣官方選擇前者。通過對照《老西藏八種版別表》,第一個可以輕易排掉的是帶有出口創(chuàng)外匯性質的序號3,以及同序號4配套裝盒的序號5、6;第二個排除的是單獨用小木盒包裝的高精精制幣即序號2。那么,最后剩下的序號7、8也可以排除。我的理由是:因為央行、總公司、上幣廠不可能思維錯亂把近山普制幣鎖起來,而向西藏慶典活動提供質量粗制濫造的遠山版,或不可能一開始就向西藏方面全部提供精制幣吧?最為重要的是,據(jù)上幣廠老前輩shzbc01在《錢幣工作模狀態(tài)研究》回復fwang2450說的“……王先生的猜想很對,老西藏精制幣用普通幣的原模翻制模具,加工鏡面后磨掉了一些淺花紋。精制幣模具應另外增加平面的研磨余量”。他的這段話,我認為具有識別整個老西藏幣各版別之間關系和鑄造發(fā)行順序的決定性意義,一是表明了上幣廠先鑄普制幣,后鑄精制幣;二是他雖沒明確講出是哪一個精制幣,把普制幣說成了“普通幣”。這些都沒有關系,就讓我們來仔細對照一下《老西藏八種版別表》,看一看哪些精制幣模具是契合老前輩所說的“普通幣”的?以“小雙柱、布達拉宮左右縫隙寬度、幣材”三要素,我們首先輕松斃掉序號2、3、4,接著再去除序號7、8,那么序號1即遠山版才是老前輩所說的“普通幣”,序號5、6才是老前輩所說的“老西藏精制幣”!顯而易見,唯有遠山版的“原模”選項能吻合上,對遠山版工作模平面研磨使“凹的花紋越磨越淺”。所以,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序號5、6精制幣雙柱被去掉了(包括延伸為獨特版別的序號4精制銀幣),其他微小地方有變化可解釋為普制幣模具被修整后雖然提高了精美度,但同時改變原來幣模部分細節(jié),這也證明了序號5、6確實是同一版別。這是我從初步判斷遠山版是整個老西藏幣鼻祖到最后認定誰先誰后的一個漸近過程,從觀察、思考到斷定,花費了數(shù)年的時間。
由此,序號1遠山版是最先設計鑄造的,序號2、3、4、5、6與序號7、8同時進行,其中,序號5、6要早于序號2、3,序號7先于序號8。帶有禮品用途及創(chuàng)匯職責的幾種精制幣,因沒有看到造幣內部資料,這里只能推測可能與近山普制幣大軍是在同一個時間段內交叉進行鑄造的。從央行決策層來說,思路肯定無疑的是把西藏慶典工作放在第一位,把創(chuàng)匯作為第二位,因為這是涉及管理層政治前途的大問題。
在序號1遠山版、序號5非標高精精制幣勝利完成了配合西藏慶典的重任后,少有劃絲痕磕碰凹坑、重量合規(guī)、總體質量一般化、發(fā)行量200多萬的序號8近山普制幣大隊人馬浩浩蕩蕩進藏了,并源源不斷流向全國。
最后分析遠山版數(shù)量:作為緊急赴藏打頭陣的遠山版,其數(shù)量之少可想而知了。據(jù)有關歷史記錄顯示,當時拉薩慶典活動各界群眾的人數(shù)是3萬人,現(xiàn)場群眾不可能人人有份,派發(fā)對象和范圍應該是發(fā)至大會主席團成員、相關慶典的工作人員手上,數(shù)量少則幾百枚,保守估計最多數(shù)千枚,可能是所有老西藏幣8種版別中數(shù)量最少的品種之一。發(fā)行程序:按慣例,上幣廠會依照上級調撥指令,把遠山版發(fā)往自治區(qū)人行或拉薩市人行,再由當?shù)厝诵刑峤恢廖鞑貞c典活動指揮部之類的機構。
今后需要留意的是,西藏自治區(qū)和拉薩市兩級人行機構、區(qū)市政府機關的有關存檔信息,也可以作為遠山版數(shù)量的重要權威證據(jù)。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現(xiàn)在各評級幣公司顯得比較官僚,至今仍未將遠山版單列為一個版別,標簽也沒作任何標識,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我們平時在統(tǒng)計數(shù)量時難度不小。
附:《1985年西藏自治區(qū)成立20周年紀念幣八種版別分類詳情匯總表》照片1張,相關參考圖片19張。
在撰寫過程中,廣泛參考了資深專家和幣友的文章、看法、圖片、信息提示,主要有晴日、孫克勤、shzbc01、石心畫意、莙翊、fwang2450、citykunan、求幣特、wzwsys、中原風、錢多多、yanjun_sh888、江陰小劉、五大天王、waiwai1618、xjgz76、黃花、華容道、樂其中、蝦兒我喜歡、大連521、202yi、Forever22、樂在收藏、happykxh、魯國芹、necker1111、lrbk100、nickchen、老船長、e2002e、蜻蜓、uvarovite、金元錢幣、xjgz76、xiaohx、andyliuzhen等,在此一并致謝!另要感謝現(xiàn)代錢幣網(wǎng)等論壇、交易平臺、藏品展示欄的各種版別老西藏幣高清照片的賣家和藏家們!
【下一篇:官方最早資料所顯示的遠山特征(遠山版探究之五)】
會員已隱藏此處信息
交易安全提醒:凡未使用網(wǎng)站中介交易的,交易安全由會員自己負責。
pyguoxj 離線 QQ

級別: 認證會員

  • UID112
  • 精華 0
  • 發(fā)帖173
  • 我是買家 
  • 好 207 中 0 差 0
  • 我是賣家   
  • 好 0 中 0 差 0
  • 注冊時間2010-09-13
  • 最后登錄2025-07-04
只看該作者      7 發(fā)表于: 2016-04-01
學習了。謝謝樓主的執(zhí)著和付出!
認證的會員可以看到此處信息
交易安全提醒:凡未使用網(wǎng)站中介交易的,交易安全由會員自己負責。
250580919 離線 QQ

級別: 認證會員

  • UID84652
  • 精華 0
  • 發(fā)帖1359
  • 我是買家 
  • 好 178 中 0 差 0
  • 我是賣家 
  • 好 337 中 1 差 0
  • 注冊時間2015-12-01
  • 最后登錄2025-07-03
只看該作者      8 發(fā)表于: 2016-04-01
會員已隱藏此處信息
交易安全提醒:凡未使用網(wǎng)站中介交易的,交易安全由會員自己負責。

級別: 認證會員

  • UID18424
  • 精華 0
  • 發(fā)帖673
  • 我是買家 
  • 好 106 中 0 差 0
  • 我是賣家 
  • 好 89 中 0 差 0
  • 注冊時間2013-04-19
  • 最后登錄2025-05-18
只看該作者      9 發(fā)表于: 2016-04-01
會員已隱藏此處信息
交易安全提醒:凡未使用網(wǎng)站中介交易的,交易安全由會員自己負責。

級別: 認證會員

  • UID8664
  • 精華 0
  • 發(fā)帖2008
  • 我是買家 
  • 好 2 中 0 差 0
  • 我是賣家   
  • 好 0 中 0 差 0
  • 注冊時間2012-07-10
  • 最后登錄2025-07-02
只看該作者      10 發(fā)表于: 2016-04-02
         學習了孫老師,有機會當面請假
會員已隱藏此處信息
交易安全提醒:凡未使用網(wǎng)站中介交易的,交易安全由會員自己負責。
開國大典 離線

級別: 認證會員

  • UID94
  • 精華 12
  • 發(fā)帖386
  • 我是買家 
  • 好 20 中 0 差 0
  • 我是賣家   
  • 好 0 中 0 差 0
  • 注冊時間2010-09-13
  • 最后登錄2025-06-05
只看該作者      11 發(fā)表于: 2016-04-02
我覺得樓主想的太多了。1、紀念幣的設計、生產(chǎn)、發(fā)行都是有計劃的,不可能這邊人行1985年9月1日要發(fā)行老西藏幣、那邊上海造幣廠快到點了卻基本沒造、最后弄了些次品充數(shù)。1985年10月1日發(fā)行新疆幣、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30周年、也是上海造幣廠生產(chǎn)、只相差一個月怎么沒見新疆幣有次品?2、遠山版老西藏幣又不是錯幣、又不像直角邊那樣單獨包裝、而是和普通老西藏幣一樣整卷整合包裝、不可能只造幾千枚就結束了。3、老紀念幣出現(xiàn)不同版別很正常、廣西幣我就有兩個版、見怪不怪。
會員已隱藏此處信息
交易安全提醒:凡未使用網(wǎng)站中介交易的,交易安全由會員自己負責。
puzhi 離線

級別: 認證會員

  • UID551
  • 精華 0
  • 發(fā)帖128
  • 我是買家 
  • 好 3 中 0 差 0
  • 我是賣家   
  • 好 0 中 0 差 0
  • 注冊時間2010-10-12
  • 最后登錄2023-07-12
只看該作者      12 發(fā)表于: 2016-04-02
孫兄發(fā)現(xiàn)遠山版上有重復性的兩點或三點凹痕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線索,或許能幫助我們進一步揭開遠山版身世的秘密。

粗看了一下我手上的遠山,大部分有類似的凹痕,但全部是三點的。位置不規(guī)則,正反面都有。

這些凹痕我認為不是幣之間磕碰所產(chǎn)生。

結合孫兄發(fā)現(xiàn)的長劃痕(慶字旁邊和1元下面),讓人聯(lián)想到鋁制分幣文革試鑄版上的長劃痕。郵票和紙幣樣品上也都出現(xiàn)類似的劃線,以區(qū)別正品。

那么,這些長劃痕和凹痕會不會是人為打上去以區(qū)別正品,防止流出的記號呢?
會員已隱藏此處信息
交易安全提醒:凡未使用網(wǎng)站中介交易的,交易安全由會員自己負責。
石心畫意 離線

級別: 認證會員

  • UID5589
  • 精華 7
  • 發(fā)帖3369
  • 我是買家 
  • 好 34 中 0 差 0
  • 我是賣家 
  • 好 54 中 0 差 0
  • 注冊時間2011-10-20
  • 最后登錄2023-12-26
只看該作者      13 發(fā)表于: 2016-04-02
引用
引用第11樓開國大典于2016-04-02 10:06發(fā)表的  :
我覺得樓主想的太多了。1、紀念幣的設計、生產(chǎn)、發(fā)行都是有計劃的,不可能這邊人行1985年9月1日要發(fā)行老西藏幣、那邊上海造幣廠快到點了卻基本沒造、最后弄了些次品充數(shù)。1985年10月1日發(fā)行新疆幣、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30周年、也是上海造幣廠生產(chǎn)、只相差一個月怎么沒見新疆幣有次品?2、遠山版老西藏幣又不是錯幣、又不像直角邊那樣單獨包裝、而是和普通老西藏幣一樣整卷整合包裝、不可能只造幾千枚就結束了。3、老紀念幣出現(xiàn)不同版別很正常、廣西幣我就有兩個版、見怪不怪。
幾千枚的結論是怎么得出的?直角邊說是3000枚,曝光率和遠山比,到底哪個幣常見。
會員已隱藏此處信息
交易安全提醒:凡未使用網(wǎng)站中介交易的,交易安全由會員自己負責。
puzhi 離線

級別: 認證會員

  • UID551
  • 精華 0
  • 發(fā)帖128
  • 我是買家 
  • 好 3 中 0 差 0
  • 我是賣家   
  • 好 0 中 0 差 0
  • 注冊時間2010-10-12
  • 最后登錄2023-07-12
只看該作者      14 發(fā)表于: 2016-04-02
同在上海的海鷗相機廠,80年代試制品也是在相機內部打一個黃點或者紅點與批產(chǎn)的相機區(qū)分開。

孫兄的研究非常細致,內容也很豐富,要花時間仔細研讀。

從遠山版的制作粗糙程度和幣面有規(guī)則的打點以及長劃痕看,遠山存在作為設計試鑄件的可能性。因為上幣廠在此之前生產(chǎn)過同規(guī)格銅鎳合金幣,所以這些所謂的“缺陷”并不是正品上應該出現(xiàn)的,作為初打幣的可能性就更低了。綜合考慮老西藏設計細節(jié)過于豐富,工藝上存在較大的難度,個人偏向認為遠山是驗證設計的可能性高。后期出現(xiàn)的諸多精制和普制版別從側面似乎也表示了當初在制作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搖擺。

如果能如孫兄所愿,PCGS和NGC在評級中區(qū)分出這個版別,日后興許可以從統(tǒng)計數(shù)字間接推斷上述猜測的可信度。
會員已隱藏此處信息
交易安全提醒:凡未使用網(wǎng)站中介交易的,交易安全由會員自己負責。
描述
快速回復

 回復后跳轉到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