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8年開始認識精制幣的,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98年在逛國貿(mào)辦的北京錢幣博覽會時候,自己那會收藏普通紀念幣,在一個私人攤位的幣商叫賣一個周恩來,一個朱德,一對虎豚,一個香港,都是精制的最后一套,賣280元,我前面有一個人剛買了一套,我聽著新鮮就買了。回家仔細看過后,覺得還挺好的。也去郵幣卡市場找過,問過幾個攤位都說沒有,也就放棄了。也是因為集郵的關(guān)系,當時大部分精力還是在弄郵票。
這一晃就是好多年過去了,直到2006年我在菜市口百貨一層的賣金銀幣柜臺看到遺產(chǎn)和動物的精制幣才又開始發(fā)現(xiàn)精制幣的身影,也才認識到還有其他的精制幣,由于菜百的品種很少,買完之后還想找其它的,就去馬甸的攤位去找,找了大概半天,才找到一個攤位,由于經(jīng)濟上的原因,自己的只是一個普通的收藏者,買的都是低價的精制,陳云30,鄧小平40,遺產(chǎn)三55,四48反正大多數(shù)幣是30-60之間,當時敦煌賣100,羊賣300多,我都嫌貴不買,心里還想著,都是一枚幣憑什么差那么多?。‖F(xiàn)在看來當時的想法挺幼稚的。后來就在那會馬甸門口的報攤買到的老孫的第一本圖錄,不是北京出版社出的這本,是老的那本。書的最后有手寫的老孫博客的地址,這一看博客就是好幾年,對精制幣的認識和知識也越來越多。2008年國貿(mào)的錢幣博覽會看了孫老師的精品精制幣,羨慕??!也現(xiàn)場買一些自己沒有的品種,生肖,世乒賽,35周年。時間上也逐漸的到了2009年3月,在淘寶網(wǎng)上找到了楊萌的郵幣卡店鋪,他的品種也更全了,但那會精制幣已經(jīng)漲了好多了,我在淘寶旺旺上追著楊萌買了一對敦煌,應該是800,當時買完他的幣打分的時候沒在意打錯了,有一個打成了4分,結(jié)果讓人家的5分的滿分變成了4.9,現(xiàn)在想想還是挺不好意思的。
以后逐漸大部分的幣就跟他家買了。 應該說自己算是比較幸運的,發(fā)現(xiàn)精制幣挺早的,而且精制幣這3年讓自己慢慢的買,雖然自己沒有早期的精制幣,但后期的基本上全了。也算是很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