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離下一場看壁畫的時間還有四十分鐘,我們決定先在寺里走一圈,整體了解一下背景知識。
法海寺是明代英宗1439年修建的,跟白素貞的仇人法海老和尚沒半毛錢關(guān)系,名字是明英宗起的,意為“佛法無邊,浩瀚如海”,時值英宗最順心的日子,國泰民安。主導這事兒的是個叫李童的太監(jiān),服侍過五個皇帝,位高權(quán)重,為報答皇恩,整了這個各眾籌項目,引了多位知名大太監(jiān)如王振、劉瑾等投資,建了這座法海寺。我想這可能也是法海寺知名度低的原因,太監(jiān)建的,不太好聽。
不過明朝的太監(jiān)可不一般,他們擁有宦官前所未有的超能量。有明星太監(jiān)的投資和支持,法海寺可以說是不差錢,皇家御用的人力物力,壁畫出自御用畫師,可不是畫匠畫工,工匠畫完墻壁拿錢走人,不能留下任何署名,而法海寺的畫師的名字都在寺里的一個石柱上刻著,非常難得,可見不一般。所以李童的這個眾籌項目完成的非常好!借用展板上的一句話講就是——“中國美術(shù)史上的一個杰出的歷史成就”。
我們在寺里走了一圈,面積不大,四進院落,依山而建,主要建筑從低到高依次為護法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藏經(jīng)閣。今天天氣特別好,我們站在最高處的藏經(jīng)閣平臺向下望去,可以看出法海寺地形的奧妙,它藏在翠微山V字形的山坳里,從外面根本看不出這里有個寺,不遠處可以看到首鋼留下的廠房和高聳的煙囪,如海市蜃樓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