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6年,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了1套2枚的“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銀幣。其中5盎司銀質紀念幣的正面圖案,為常規(guī)設計思路,國徽,環(huán)國徽而生的鮮花,國名,年號,循規(guī)蹈矩,沒有什么明顯的變化。如果有突破,那就是在幣面的外環(huán),鑲嵌有無數圓點,組成了類似細流的圓環(huán),打破了幣面沉悶的格局,也增添了幣面的活力。具體有多少圓點,沒有細數,估計有120點之多吧,這個數字,應該對應孫中山誕辰120周年之數。這些圓點,可以理解為前進過程的腳步,也可以理解為鼓舞革命斗志的鼓聲,還可以理解為追隨孫中山而奮斗終生的革命志士。無論怎樣理解都不為過。
5盎司“孫中山”銀幣的背面圖案,為“孫中山先生半身立像”,從表面看,幣面設計也沒有特別的突破,但相比其他同題材品種,設計者還是動了一番腦筋的。其中最有意義的一點,就是采取看似平淡卻非平淡的環(huán)中環(huán)的布局,形成里、中、外3層,突出了孫中山半身立像的核心位置,由此也強調了孫中山在中華民族的核心位置。
幣面上的孫中山,立于海輪之上,背景的大海,一望無際,波濤洶涌。兩只潔白的海鷗,正自由地翱翔于海面之上。這樣的畫面,無疑寓意興致勃勃從海外歸來的孫中山,激情飛揚的內心世界。最有意思的,此時的孫中山,身上穿的,是以他命名的中國新式民族服裝――中山裝。因為是5盎司銀幣,幣面的直徑達70毫米,再加上金屬貨幣特有的浮雕制作工藝,所以中山裝所有的細節(jié),在幣面上表現得一清二楚。
從設計角度,中山裝主體參考了西裝元素,但又揉進大量中國傳統服裝文化,整體廓形墊肩收腰,均衡對稱,穿著莊重大方。但中山裝更多的內涵,是在它的寓意。在孫中山看來,中山裝包含有豐富的思想和政治含義。它四個口袋,代表“禮”、“義”、“廉”、“恥”之“國之四維”。 前襟的5粒紐扣和5個口袋(1個在內側),分別寓意孫中山的五權憲法學說,即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以及監(jiān)察權。領口的紐扣和內側的口袋,又有彰顯監(jiān)察權的人民監(jiān)督作用之意。左右袖口的3個紐扣,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一是表示共和理念:平等、自由、博愛。不僅僅如此,其衣領為翻領封閉式,表示嚴謹的治國理念;衣服口袋的弧形袋蓋,呈中間突出的筆山形,表達對知識分子的尊重。而背部不縫縫,則象征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一件中山裝,大大小小隱含有如此之多的豐富意義,無法不讓人讓人驚嘆!
幣面上,身著中山裝的孫中山,右手持文明杖,一件短大衣搭在左手臂上。這種姿勢,這種神態(tài),以及他身后的背景,與中山裝合成一體,組成具有象征共和意義的最正宗的國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