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套裝流通硬幣的品相
老孫的博客(孫克勤)
品相最好的是1979年套幣,幣和章都是鋁鎂合金材料,品相都好,沒有見過氧化的,小本子密封也好,但里面能看到水珠,搞不清是水還是油,有興趣的朋友打開一本看看,到底是水還是油。
其次是1981年和1983年精制幣套幣,雖然是紙片裝幀,但相對密封,品相都不錯,1981年圓角幣有霧狀出現,但我認為不影響品相。
1980年和1981年普制套幣都是塑封的,好品的很多,但存在角幣氧化現象,一元幣也看著不太干凈,都是正常的,但有些角幣氧化還是挺嚴重的,顏色都綠了,看著不太舒服。
1982年精制套幣和1984年精制套幣上海版,猛的一看都很新,鏡面也很亮,但細看就有發(fā)現有的黑色斑點出現了,但一般不嚴重,小的斑點還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說1984年、1985年和1986年沈陽版套裝精制幣,我沒有見過不氧化的。一元、分幣一般沒有問題,問題出在3枚角幣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氧化,如果沒有出現黑色斑點,那就算絕品了。但大部分都有斑點,我認為,三枚角幣的正反面共六個面,直徑小于一毫米的斑點少于等于4處,就算好品了。章屬于附屬品,氧化也無所謂,無需計較。
銅幣的氧化是正?,F象,如果你看到晚清和民國的銅圓不氧化,那就不正常,肯定是處理過了,有一層包漿才正常。中國套裝流通硬幣也是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銅幣氧化也是正常的,但有一點是不正常的,是不能接受的,就是處理。如果出現劃痕,就是擦過了,還有的用化學處理,洗過,表面的原光沒有了,顏色發(fā)白,有的為了洗掉黑斑,洗的比較重,黑斑處留下小坑,再用膠修補,這種人為處理過的,就不如原汁原味氧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