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輔幣面額單位“角”作為紀念幣的面值截至目前,我國共有5枚輔幣面額的紀念幣。
(1)1983年馬可?波羅2克精制銀幣。該幣為1983年馬可?波羅金銀紀念幣中面值最小的一款銀幣。面額5角。直徑15毫米,成色90%,發(fā)行量7000枚,由沈陽造幣廠制造。此幣幣面內(nèi)容豐富,共有15個漢字、13個阿拉伯數(shù)字。正面是國名、面額、年號、嘉峪關(guān)城樓。背面是馬可?波羅頭像、“馬可?波羅”中、英兩種文字和“1254---1324”字樣。
(2)1987年第六屆全國運動會流通紀念幣。1987年11月20日開始發(fā)行,一套三枚,每枚面值1角、直徑20毫米,正面圖案會徽及國名“第六屆運動會”字樣,背面圖案分別是足球、排球、體操運動員和面值、年號。該幣主要在廣州北京、上海、天津。發(fā)行量為1053萬枚。(個人觀點應(yīng)是351萬套)材質(zhì)為銅鋅合金,重2.62克顏色金黃。
(3)1990年版龍鳳2克精制銀幣。該幣系“1990版龍鳳金銀紀念幣”中面值最小的一款銀幣。面額5角,直徑15毫米,成色99.9%發(fā)行量50000枚,由沈陽造幣廠制造。正面為國號、年號和長城圖案,背面為面額、鳳上龍下加祥云圖。龍鳳呈祥布滿幣面,主題十分凸現(xiàn),吉祥如意。
(資料來自孫景龍淺議人民幣輔幣面額單位的紀念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