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造幣廠設計組在我進廠時,只有四位設計師,他們是宋津民、宋文元、王福德、申憲章。宋津民是從小隨父親宋懷林到當時的偽滿造幣廠工作,開始干的是勤雜工,他經(jīng)歷了沈陽造幣廠日本投降后幾年的風雨。直到1948年沈陽解放,又回到廠內(nèi)工作,在1955年發(fā)行的一、二、五分硬幣上,他制作了第一個國徽油土型,由于當時只是那三個幣種每年只改動年號,這項任務多年來都是他在做,只是到了1979年以后,廠里開始生產(chǎn)紀念幣,才開始逐漸有更多的設計任務。 我剛進設計組時,他給我開始的印象是非常老實的,一上班就扒在桌子上不停的忙,還起早貪黑加班看守雕刻機雕活,他對任何工作都是特別認真的去做,比如翻石膏這件事,別人都是弄一盆水往里灑石膏粉,看差不多就行了,他卻先拿量杯量出一定量的水,然后用秤稱出一定量的石膏粉,水與石膏都有固定的比例,但是,他盡管那么認真,怎么翻出來的石膏型還總是有氣泡,他有時看看別人翻的怎么就沒氣泡?百思不得其解。那時他還不是黨員,一直努力在爭取入黨,申請書寫了多少次也沒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連車間內(nèi)他的大舅哥也不同意他入黨。我當時任車間黨支部委員,覺得這位宋師傅怎么就入不了黨呢?我媽媽曾是廠保衛(wèi)科副科長,了解一些廠老職工的歷史情況,她告訴我宋津民在小時候跟著他父親參加過一個組織,可能就是那個原因一直成為污點,影響了他。我考慮到老宋近些年的表現(xiàn),還是很積極上進的,就在黨小組會上提出研究他的入黨申請,幾位老同志還是有老觀念,我做了他們的工作,說那些事都是幾十年前的事了,怎么能影響一個人這么多年?通過做工作,使黨小組幾個同志同意了老宋的入黨申請,不久,宋津民入了黨,這時他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
回想起1958年印制總公司委托中央美術(shù)學院為造幣系統(tǒng)的美術(shù)人員進修時,廠里另一位設計師宋文元就因為無任何問題而獲進修機會,從師于錢紹武,兩年的學習使他的業(yè)務能力大増,而且結(jié)識了許多國內(nèi)雕塑界人士,1968年與魯美田金鐸等人一起參加了沈陽中山廣場群雕制作工作,現(xiàn)在那個雕塑仍然矗立在那里。 宋津民由于多年背著負擔的經(jīng)歷,做事膽小怕事,謹小慎微,一位從中央工藝美院分配來的畢業(yè)生劉宏偉到組內(nèi),老宋說我領你去廠內(nèi)各車間看一看,可是每到一處,只在門口讓劉往里看一下,并不走進去,有的甚至只扒著門縫往里看看,劉回來說什么也沒看見。老宋一切聽從領導的,這倒使領導對他很有好感,在1994年為他這位已經(jīng)退休反聘的人員舉辦了一個“宋津民從藝五十周年”紀念活動,金幣總公司朱純德副總經(jīng)理專程來廠表示祝賀。 廠里留他長期反聘是希望用他來影響年輕一代設計師,讓大家老實聽話,但年輕人對他的作派不適應,有抵觸。在一次錢幣博覽會上,幾個年輕人向我說老宋多年反聘一直不走,他們感覺不舒服,他們怎么想法讓他回家也不行。我說我來做工作。正好當時老宋也在博覽會上,我就找到老宋,只對他說了幾句話就使他回去就立即向廠申請再不反聘了。后來幾個年輕人問我:“你到底說了什么話那么管用?” (待續(xù))[ 此帖被雙鳳朝陽在2021-08-24 05:54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