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引用第13樓luqingsheng于2015-04-20 22:29發(fā)表的 :
又一次拜讀王老師大作,絕對是您鐵桿粉絲。
本人愚純,對您大作中多次提到,1幣模表面不規(guī)則不知具體指什么?2鑄痕產(chǎn)生是坯餅受擠壓形成的,那所有的幣就因有鑄痕包括精制幣。若坯餅沒有受壓,那大噸位壓力機(jī)有何又用呢?3鑄痕的大小、多少、深淺是否與金屬延展性有關(guān)。即同一模具、同一壓力,同一速度,若坯餅材料不同,那鑄痕也因不同。4原光是否就是車輪光,有鑄痕一定有車輪光嗎?
再一次感謝王老師!?。≌堎n教?。?!

盧兄好。這兩天有些忙,沒有及時回答您的問題。抱歉!
1. "不規(guī)則”現(xiàn)象應(yīng)該是指普制幣幣模表面稍許不規(guī)則的形狀。普制幣幣模并不像精制幣幣模那樣完全磨平。
2. 您可能沒有完全理解鑄痕的含義。嚴(yán)格來說,鑄痕指的是坯餅金屬流動時在
幣模上留下的擦痕。我顯示那枚章模就是為了說明模具上的這些擦痕。這些擦痕/鑄痕反過來又壓印在幣或章上。幣章上的痕跡不是金屬流動直接造成的,而是帶鑄痕的幣模造成的。大家往往把幣章上的這些痕跡稱為鑄痕,從而造成混淆,其實(shí)它們是幣模上鑄痕的印跡。從理論上來說,新幣模壓印出來的第一枚幣盡管有金屬流動,但沒有鑄痕。這些流動的金屬可能在幣模上造成擦痕/鑄痕,壓印在第二枚幣上。
精制幣的幣模要硬化處理(如鍍鉻或鈦),因此金屬流動在幣模上造成鑄痕就難得多。一旦幣模出現(xiàn)鑄痕,會馬上修模、拋光。這就是精制幣上難得見到鑄痕印跡的原因。
李版舉出銅章的例子,是說銅的流動直接造成了章上的痕跡。這些所謂“牛毛紋”并不總是放射狀。它們是直接由金屬流動造成,還是幣模上的鑄痕的印跡還不清楚。如果有顯微鏡應(yīng)該比較容易得出結(jié)論。
3. 鑄痕的大小首先和幣模的使用時限有關(guān)。越舊的幣模上金屬流動造成的擦痕越多、越大。不同的金屬和壓力當(dāng)然會在幣模上留下不同的鑄痕。幣模本身的硬度也是鑄痕多少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同一模具、同一壓力,同一速度,若坯餅材料不同,錢幣上鑄痕的印跡也會不同,是因?yàn)閹拍I系蔫T痕更加容易或更加難以壓印到坯餅上。4. 原光是鑄痕印跡反射出來的光線。在光源和角度適當(dāng)時表現(xiàn)為車輪光。
[ 此帖被fwang2450在2015-04-24 17:34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