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我笨拙的筆寫出真實的這兩位老前輩,想了好幾天,為此上班的時候都有些精力不集中。
先說,李東教授,最先知道李東教授是因為三件事,第一:一次性展示了十幾本人行版的三版人民幣,各種各樣的;第二:在上次的建國35年
中,李東教授一次性確認了全部的評級幣;第三就是第一套人民幣500元瞻德城展示帖。最開始(也就是沒有展示一版幣之前)我還以為李東教授是西安郵幣卡市場上的一個幣商,為此我還專門打聽了市場上的人,結果是沒有這個人。
李東教授,現任第四軍醫(yī)大學口腔醫(yī)學院副院長、教授、主任醫(yī)師。能在這個位置上的人,一定不是等閑之輩,必定是受人愛戴的好老師,受人尊敬的好醫(yī)生好同事。李東教授和我同處于陜西醫(yī)療系統(tǒng),第四軍醫(yī)大學一直是陜西的老大哥。第一次主動給李東教授聯系的時候,沒想到李東教授很親切的給我回了短信。只有醫(yī)務工作者才能體會李東教授有多忙,不忍心打攪李東教授,所以每次都很簡短的跟李東教授聊上幾句。
再說華定吉,俗稱老華。第一次接觸老華,是老華去年的某一主動給我打電話,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那次電話持續(xù)了半個多小時,要不是我急著上課,肯定能和老華好好聊上一聊。更多的是驚訝,國內這樣的一個頂級大牛怎么會主動給我打電話;同時又有很多激動,很驕傲,認識了一個大牛級的人物。要不是老華,去年我也不大可能去北京參加錢幣博覽會。同時也感謝老華,讓我認識了很多國內頂級收藏家。與老華的見面輕松而又愜意,老華老陳,同時無錫人又同是好朋友,兩個樸實的長者,身上沒有一點架子。這一兩年和老華的相處中,老化教會了我很多,從做人的態(tài)度到收藏的態(tài)度,從收藏品聊到生活。老華扮演者一個長輩的角色,時不時關心我的生活、學習、家庭與工作和前途。
收藏界是一潭渾水,這個池子里有吃草的魚,有吃浮游動植物的魚,還有吃魚的魚,以及很多雜草和石頭甚至玻璃渣子。更重要的是,這個池子的不但渾濁而且發(fā)臭,你更不知道這水有多深。如果你冒然一頭砸進去想再炎熱的夏天洗個舒服的澡,那么誰又不知道你下一秒到底是頭撞在石頭上,還是腳踩在玻璃渣子上。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大魚吃小魚,而且不緊緊如此,還有很多陷阱。
收藏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收藏是一種精神上得享受,這本質就注定了凡夫俗子消受不來,試想是不是人人都懂得品茶?不在乎你多有錢也不在乎你多有權利多有文化,它賦予人民這樣一種屬性,靈魂越升華的人也能體會到它帶給你的快樂,它回饋你的方式不是以金錢標尺上的多少,也不是藏品數量上得多寡。它回饋人的是精神上的滿足以及個人價值觀的體現。雖然錢幣收藏不像書畫、古琴一樣需要很高的文化程度以及獨到的情趣特點,不肯否認的是,收藏品的年齡比擁有它的人壽命長,說得小一點,收藏一個東西是為了滿足自己不斷膨脹的占有欲,說到大的地方,你是當代文化的見證人和擁護者,未來的歷史肯定會感謝你保管了祖國的遺產。50年以后,歷史肯定會感謝李東教授精心的保管了一版人民幣以及老華的七大珍品硬幣。
李教授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指引你在收藏中的前進方向,唯有你像一個修道極高的僧人一樣,不貪、不怒、不欺、不詐、不偷、不盜,方可在充滿陷阱與荊棘的收藏道路上不斷前進;老華猶如一面鏡子,透過這么鏡子,你可以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與靈魂的上丑陋,只有誠懇待人,懂得謙讓與尊敬才會被世人所尊敬。
[ 此帖被dongxu5210在2011-11-28 20:51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