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別詳解
一、壹分券
????第二套人民幣的壹分券是這套紙幣中最小的面額,1953年設(shè)計(jì)制版,1955年3月1日開始發(fā)行流通。它的正面圖案是蘇聯(lián)制造的吉斯150型卡車(不是解放卡車。解放卡車要到1956年才投產(chǎn)呢!),背面圖案是我國古代建筑裝飾常用的一種“唐草”紋飾,中間印有國徽和蒙、藏、維三種少數(shù)民族文字。它有三種基本版別,分別是長號碼壹分、三冠字無號碼壹分、二冠字無號碼壹分。
????長號碼壹分是50年代初期開始印刷的,正面印有三位羅馬冠字+七位數(shù)的冠號,冠字起初選用第一方陣三羅冠字組合,三個羅馬數(shù)字彼此間絕不重復(fù)。
????在1960年代中期,央行又再版印刷了一批長號碼壹分紙幣。這種再版券采用第二方陣三羅冠字,三個羅馬數(shù)字中必有兩個相同,即俗稱的“八分冠”,很容易鑒別。再版券的暗記特征不同于早期產(chǎn)品,正面圖案地平線上的房子部位帶有一個“兒”字形狀暗記,與80年代的無號碼壹分相同。
????無號碼壹分的生產(chǎn)時間更晚,是1981年7月15日才發(fā)行面世的。首先印刷的是三冠字無號碼券,把整個第二方陣印滿之后,又改印二冠字無號碼券。三冠和二冠無號碼壹分在80年代被大量印刷,以彌補(bǔ)金屬材料緊缺導(dǎo)致的硬分幣產(chǎn)量不足。它們都是大量存世的普通品種,面值又特別低,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被很多人用來折疊紙工藝品,可以說毫無稀缺性可言。在收藏品市場上,它有時甚至論麻袋來交易。
壹分券特征:
????制版年份:1953
????票幅尺寸:90×42.5毫米
????主色調(diào):茶色、米黃色
????正面主圖:卡車
????背面主圖:國徽/唐草云紋
????印刷工藝:正面膠版印刷/背面膠版印刷
????水印:無水印
????冠字號碼:三冠字七位號碼/三冠字無號碼/二冠字無號碼
(配圖)長號壹分:
????
(配圖)再版長號壹分:
????
(配圖)暗記對比——左邊是原版長號壹分的暗記,右邊是再版長號壹分和無號碼壹分的暗記:
????
壹分券PMG評級難度評估:
????長號碼壹分券在第二套人民幣中不算稀少,連號全新品存世量較多。特別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再版券保存狀況較好,全新絕品還算好找,所以沖擊評級高分不算太困難。我把這個品種的沖擊高分難度劃為三星級,算是二版紙幣中難度比較低的了。
????三冠字無號碼壹分券和二冠字無號碼壹分券都是二版紙幣中爛大街的大路貨,存世量比三版紙幣中最便宜的藍(lán)冠壹角還要多,所以我連一星級都不給它,只給半顆星!
????長號碼壹分券:裸票當(dāng)前價格約200元/張(全新品)?????????? 評級難度:★★★
????三冠字無號碼壹分券:裸票當(dāng)前價格約0.3元/張(全新品)????評級難度:☆
????二冠字無號碼壹分券:裸票當(dāng)前價格約0.2元/張(全新品)????評級難度:☆
[ 此帖被xw781113在2013-08-04 21:12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