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香港《明報》和《中國經(jīng)濟時報》曾經(jīng)踢暴中國青年基金會(即希望工程)違規(guī)使用和貪污捐助款的黑幕,近日我重新翻閱當年希望工程財務部負責人柳楊的揭黑材料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希望工程精制幣發(fā)行的相關信息,從一個特殊角度佐證了希望工程精制幣發(fā)行量確實是2萬套。
先看看原材料里怎么說:
……
徐XX(前希望工程秘書長--邊上隱去名字并注,下同)還給“香港咭(卡)協(xié)”郵寄過2萬枚的希望工程“精致紀念幣”,那是一種含金的紀念幣,我們只做了2萬枚,這一點,中國青基會的許多人可以作證,財務部也可以查到憑證。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每枚希望工程含金紀念幣的售價是人民幣100元。甘XX(海外部負責人)寫了報告,說要在香港搞活動,請示了徐,就把這批金幣郵寄到了香港,但過了一個月我們財務部向甘索取發(fā)票和回收款的時候,徐XX卻解釋說:“香港那個人不守信用,偷偷跑了,因此這批紀念幣全都丟失了”!這件事,是我在開會的時候提出來的,結果徐在會上公開這樣說。因為紀念幣的增值收入本來就不在賬上,此事后來也就不了了之。
價值200萬的財產(chǎn)丟失了,徐在香港是否報過警?是否登報聲明要求警方追查過?誰該對這件是(原文如此,應為“事”的錯別字--邊上注)負責……?我想,這一次國家審計署應該查清楚。
……
上面所說的精致紀念幣,應該就是希望工程精制紀念幣,那這個幣明明是鋼芯鍍鎳幣,為什么材料里卻說是一種含金的紀念幣呢?我的理解是,這是這位財務負責人(或者也包括當時青基會里其他人)的誤解,因為這枚紀念幣面值只有1元,而當時給香港約定的成本價卻高達100元,這些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不是收藏愛好者,并不理解其超越面值或者材質的收藏價值,他們僅從如此高的溢價就想當然地認為材料里含有金子,呵呵;而關于這批精制紀念幣量的描述,與證書上的說明完全吻合,就是2萬枚;
北京老孫在《中國普通紀念幣珍品圖錄》里寫道,“筆者從未見過超過10000號的證書,所以對其發(fā)行量表示懷疑”,我想,老孫所以存疑,大概是因為之前不了解圍繞著希望工程精制幣還有這么一宗無頭公案;現(xiàn)在我們則有理由相信,希望工程確實發(fā)出了2萬套精制幣,但一開始就很不光彩,其中至今不曾露面的10000號以后的幣,被某一人或若干人侵吞了,也許在香港,也許在大陸,總之存在某個陰暗角落里,因為這宗無頭公案2002年即被內部當事人揭黑暴出,所以至今未敢貿(mào)然變現(xiàn),包括老孫在內,10000號以后的證書市場上無人見過也就不足為奇;
我們還有理由推測,已經(jīng)陸陸續(xù)續(xù)見光的那些證書號在10000以內的希望工程精制幣,也并非光明正大出來的,因為既然中國青基會連這批精制幣的成本錢200萬元都沒有收到,時任秘書長給出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解釋,后來就沒了下文,那么這些年圈子里流傳的所謂在香港募捐,認一筆善款就給一枚希望工程精制幣作為紀念品的神馬故事就更是浮云,呵呵,這其實也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最早的精制幣大佬廣州老林當初為什么會給希望工程和抗戰(zhàn)、聯(lián)合國、世婦會報一樣的價,因為這種小心翼翼出來的東西,當初連老林也難得一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