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冠軍一張67分背綠拍15000的那會,到現(xiàn)在評價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價格掉了,我依然堅信這東西不管有多少問題和漏洞,只有一樣事情決定它一定是未來的主流:就是把一個由眼力決定的模糊東西量化。
量化這是西方人的特長,中國人是喜歡模糊感的,中庸,凡事不喜歡說透,總在模凌兩可之間,所以原來標明頂級品相的“全品”最后淪為只要不缺胳膊少腿就是全品了,后來又成絕品、絕中絕品,頂級絕中絕、超級頂級絕中絕,如果PMG不興起,我甚至懷疑國人幣商會發(fā)明什么宇宙超級無敵絕中絕品出來唬人眼球,結(jié)果如何,看大虎的遭遇就知道了。
美國人就簡單了,打分,管你什么頂級絕中絕,我制定一個詳細標準,什么是好,什么是差,全部分數(shù)說話,我不能保證我的標準被所有人接受,但我盡量用制度保證我的打分盡可能的公平公正。
量化的最大好處就是方便交易,網(wǎng)上買過裸幣的想必都有這樣的遭遇,買東西特別是買某些幣商乃至某些大幣商的東西的時候,經(jīng)常是要頂住壓力的,頻繁退貨就是經(jīng)常的事,明顯的瑕疵有時候干脆就是水貨退貨也要被說成挑剔,我當年曾經(jīng)因為信任某行內(nèi)大佬的名聲在網(wǎng)上主動溢價30%購買的“絕中絕品”退了三次都寄過來的都是洗了N次的水貨,不曉得他是鄙視我的眼光呢還是不屑。某些藏友甚至受到有些大牌很差態(tài)度的對待。有了評級以后,雖然還有幣狀態(tài)等一系列問題,但總的來說,不會再有明顯惡意的欺騙,與心理要求的差別也會小的多。
我當年曾推薦一位很有實力的做生意的朋友介入紙幣收藏,他一句話就把我頂回來了,你交了那么多的學(xué)費還想我再交一次?后來的結(jié)果是他投資了房產(chǎn),獲得了遠遠領(lǐng)先的回報。最新的情況是,他的房子去年拋出一些之后,除了買理財,他開始問我,能否可以買些PMG了?
我想,我所遇到的,也是大部分藏友遇到的,我的困惑、迷惘和挫折,也是大部分在這個圈子里人所曾有過的。我無意歌頌什么,只是想說,在這個藥品用皮鞋做成、牛奶用毒藥做成的社會里,有一個不那么不靠譜或者說值得部分信任的東西出來?不好嗎?